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后宫·王莽传 > 第56章 可究竟是为谁酸

第56章 可究竟是为谁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莽不再提上朝庭议的话,只与天子轻偎低傍,日夜黏在一处。自此夜去明来,君臣二人腻在未央殿中,已三日不出。

这日二人又是过午才起,王莽伏案阅奏,天子则枕在他一边大腿上,百无聊赖地仰头呆望他专注的神情。

殿门口露出一块不阴不晴的青白色天空,隆冬冷峭的北风灌进殿来,天子却执意不让闭门,说火盆烧炭产生的什么气体有毒,若不通风,便会令人昏迷、乃至死亡。

近来王莽常从天子口中听得此类稀奇古怪的话,每每他问起来,天子却不肯解释,只神神秘秘与他眨眼坏笑。

“你当真爱我吗?”天子忽而开口,问得认真。

王莽搁下笔,诚恳道:“臣不知何为爱……”又记起在骊山时,天子曾说,想见某人、想与某人愉快地干那事,就是爱;于是垂眸,脉脉向天子剖白:“臣在陛下身边时每一刻,都无比安心畅快;可一旦离开陛下、回到人间,便觉时时恓惶、处处凄苦,半点趣味也没有,只得引颈翘首,巴望再次入宫之期。应当是爱吧。”

天子对这答案很是满意,当即便翻身起来,挤进王莽与桌案之间,跨坐在他身上,接着两手抱住他脸颊,在他唇上嗦了一口。

王莽顿觉齿颊生香,两人不觉又交颈吻在一起,彼此搓磨得呼吸错乱、浑身燥热。

可天子情火跃动的眼眸里,仍藏着挥之不去的悲伤。王莽知道,天子同他这般醉生梦死,是因彷徨无助,亦是为逃避身为君王不得不肩负的重任。

他是来替天子分忧的。

这几日王莽从各处上书中得知,彻查淳于长一案并不顺利。朝中军中、或明或暗,有许多淳于长的门客故旧,又有宗室暗中搅弄,廷尉搜罗证人证物时阻力重重。

御史大夫张谭却经不起敲打。不久前他儿媳与人通奸,他儿子将奸夫堵在家里打死了。张谭替子上下打点,胡乱定了个酒后殴斗,将此事遮掩过去。此番京兆尹上门一问,张谭便慌了神。为保全其子,他竟畏罪自尽,引得朝野震动。

丞相匡衡暂未被查出纰漏,可他因此自觉危矣,便有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之意,在朝中呼朋引伴、振臂呼喊,誓与王莽为敌。

匡老夫子出身贫寒儒生,素来以笔为刀,犹擅借灾异之辩针砭朝政。王莽便还以其人之道,替天子下诏,将匡衡整理的数次灾变异象,一一解释为他人过失。

今夏北海数现巨鱼,乃因郅支单于屡犯南匈;长陵黄沙蔽日,是河间王刘元贪婪暴行触怒高祖皇帝;骊山水患,则是淳于长药害天子、伤及龙灵所致。

至于不久前那次日食,王莽斗胆借天子之口断定,是因定陶王滞留王师、不回封地就国,以至天地失衡、阴阳不调。

此诏一经传开,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匡衡执笔成文,慷慨非议此等“谬论”:天数有恒,天命一以贯之,上天怎会为诸多小人、琐事降下众多灾异?若天意当真如此纷繁变化,人又如何能够解读并顺应之?

却有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大儒刘向辩道,若天命守恒、不能流转,商汤如何灭夏、武王何以伐纣,高祖皇帝又因何得以诛灭暴秦、逐鹿天下,最终问鼎中原?

太学夫子们有的与匡衡同仇敌忾,有的则站在刘向一边,一时吵得不可开交。对王莽的攻劾,至此转变为儒生们关于“天命是否唯一”的学术争论。匡衡忙于应付论战,终于顾不上找天子与王莽麻烦了。

此时此刻,太学课堂里两排夫子对面盘坐,侃侃而谈,刘歆跪在下首奋笔疾书。食君之禄,当分君之忧,值此民意沸腾之时,这班平日里百无一用的饱学之士当仁不让,自觉有十分义务,替天子辩明此题。

刘向听完一长篇大论,沉吟片刻后,抬头向刘歆道:“子骏,可记下了?申夫子此番宏论字字珠玑,可向天子逐句述出。”

刘歆自幼聪颖绝伦,年纪轻轻便登堂入室,成为天子近臣,刘向深以儿子为傲,腰杆挺得愈发直了。

“是,夫子放心。”刘歆搁笔吹干竹简上的墨迹,下位向师长行礼,而后恭敬告辞,“时候不早,学生须得赶日落前入宫。不能聆听诸位高论,实令学生惋惜扼腕。”

自己的锦绣文章终于能上达天听,众人无不摇头晃脑,捻须自喜。

刘歆跑回监舍更换官服,刘度果然又在他房中,脸埋在他床上被服里,不知作何勾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