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及深想,江起舞瞥见一直注视着的“明月来相照”终于把写有“营业中”的牌子翻转过去,变成了“已打烊”。
她轻声说道,“是时候了。”
随后将手中的冷茶一饮而尽,起身向楼梯走去。
同时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一个下午了也没见几个人进去,既然不是正经做那弘扬传统文化的事,只为掩人耳目、有个遮掩的壳子,就早该把这牌子翻了,何必如此遵守这名义上的上下班时间。
让她硬是等了一下午,真是越想越气。
……
有些时候,赞美会让人迅速地将那些惹人不快的小事抛之脑后。
就比如现在。
江起舞刚行至一楼,就听到方才那两位女孩开始议论她。
准确来说,是在夸她。
“我觉得她至少得有一米七!”
是呢,一米七二。
“她的发型好好看,算日系短发吗?看上去很利落,配上她的气质,又显得很性感。”
附议,她自己也很满意。并且,打架的时候也确实利落。
“还有你注意没,她的锁骨,在半敞的衬衫下……刚才她从旁边走过去的时候,我简直移不开眼睛。”
咳咳,有点不好意思。
饶是她有几分自恋,也架不住这些话。
“不只锁骨,我还瞄到她有一颗泪痣。”
“你这么说,我突然觉得,如果她带个金丝眼镜……”
“说到装饰品,她的耳钉看着挺独特的。”
直到江起舞结完账,走出茶馆后,围绕着她的讨论也没能停下。
这让她回忆起了“人类研究笔记”第一篇章中的某一页记录过的两句话:
“女生似乎十分喜欢观察、赞美其他女生的外貌与装扮(不论性向)。
我觉得这样很好。”
括号里的不论性向,补充定语,明确范围,严谨用词。
又想起方才新记录的那篇关于年轻人的内容,相比较实在是稍显仓促,都来不及精简、做进一步修改。
于是默默做了个检讨,这“人类研究笔记”怕是有失偏颇,不可尽信。
不过她认为,既然人们常说:常在路边走,哪有不湿鞋,那她即便是有些地方写错了,也是情理之中吧。
就算是大部分都错了,那她也只是用作自己研究,从未将其视为真理以作传播,更遑论逼迫他人认同了。
检讨刚结束,那两个女孩的讨论又把她的思绪拉回来了。
但这次与夸赞无关了。
“等一下!你看街上,她的影子……是不是有点……怪怪的?”
听到“影子”二字时,江起舞的瞳孔略微放大,随后立马反应过来,不动声色地摸了下右耳上的耳钉。
就是方才被评价为独特的那一枚。
耳钉上镶嵌的像是纯天然原石——仿若一颗暗黑色的冰糖,最大尺寸约莫一厘米,玻璃质结构,具有贝壳状断口。
但它的独特却远不止样式。
在江起舞的手指拂过时,原石表面突然冒起了细密的血色纹路,如同人的毛细血管一般,然后转瞬即逝。
“哪有啊?”
“刚刚就,好像玩游戏时人物卡住了一样,她明明从那儿走到了那儿,影子的朝向却没有变化。”
“我看,就是你眼花了,怕是还没从刚才的那个影子故事里回过神来。”
算了,江起舞心想,为了不再引起她们俩的注意,还是先在这条街上溜达几分钟再回来,比较妥当。
夕阳下,青石板路上,一个孤单的身影。
江起舞有些懊悔,是她疏忽了。
刚刚这种差点露馅的情况明明可以避免的,只要她足够小心的话。
她低头看向地面上的影子。
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让她想起了《山海经》中的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
那时候,她对接触到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包括对她自己。
为了在人群中隐藏自己,她开始记录“人类研究笔记”。
为了了解这个世界,她什么都去学,什么都去看。
据说,《山海经》记载着这个世界的起源,哪怕只是据说,只是虚构,她也去看了。最后只记得这么一段话:
又西二百里,曰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其中最后一句大概是说,有一山神,名叫磈氏,每天当太阳西落时,他就负责把向西的影子拉到东边去。
在这个说法中,上古时期的影子好像并不能随着与光源相对位置的变化主动改变朝向,反而需要外力干预。
初次读时,江起舞觉得,这和她很相似。
不,但是又不一样。
她的思绪从那个神话故事中回到了现实。
此时街上空荡荡的,也就没人能听到接下来的这句话。
“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影子。”
她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地面上的阴影。
“它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