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负责布菜的丫鬟,已经将菜放好,只见那道油煎火晶饼子油乎乎的,还是热气腾腾的,闻着并无油腻味,入嘴味甜有松软,再仔细品味,还有火晶柿子的果肉在里面。
“看着油腻,吃到嘴里却不是那滋味,我在边疆也吃过类似的小吃,却不如这道油煎火晶柿子饼味美。”卢姨娘如此道,她用银筷尝过之后做出了评价。
她这样说,风母也笑了笑,“就是时令的食物,吃个新鲜,跟夏日吃槐花麦饭一样,我还怕妹妹不喜欢呢,听你这样说,反倒是放下了心。”
“能得妹妹青眼,也不枉她们厨房里苦心一场,来人,有赏。”风母如此说,那厨娘早已经等候在门外,在丫鬟的引导下来了大厅,给风母施礼后,捧着赏银。
“这道甜点,能得夫人们青眼,小人实在高兴。”厨娘道。
“我就是有一个疑问,这道油煎火晶柿子饼除了用到新鲜的火晶柿子,还有什么东西加入其中?我尝着像是奶制品,又不像奶制品的醇厚。”卢姨娘有此一问。
那厨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坦荡的说了自己的秘诀,“是用了煎炼乳,油煎之品过于油腻,故而小人想了这个法子,没想到煎炼乳油炸过后反倒突出了其香味,和火晶柿子的甜味相得益彰。”
风母点了点头,赞道,“难得你有这份心思,来人,有赏。”
风母这样说,那竹沥便拿了银钱来赏,那厨娘捧着银子施礼后,便离开了,面上喜色未平。
“原本你们这样的年龄,我是不许饮酒的,但今天不同,是喜迎一家团圆的日子,所以格外开恩,允你们喝上一盏。”风母道,竹沥为其把盏。
各房的丫鬟得体的为主人把盏,见那透明色泽的酒倾倒入漆器杯盏,就连朱栖也有一杯果酒尝鲜,几人目光交流,按例为风母祝酒。
“聚同相庆,日盼共言欢。快意颜永驻,乐与枝理连。祝母亲福寿延年,也祝姨娘身体健康。”朱槿荣领头说道,她早已经预备好了。
“我比不得大姐姐巧嘴,今天有样学样了,也祝母亲岁岁有今朝,姨娘身体健康。”朱桥也道,他起身祝酒,依旧是一身蓝衫,平平无奇。
这卢姨娘所出的三兄妹中,就属他最老实,朱校那是嘴里话少,心眼子多,朱栖人小也看不出什么,唯有这打头儿的朱桥格外低调,听说也没有什么爱好,一心往文学一途发展,武学也不突出。
他这话一出,众人忍不住笑意,朱桃也站了起来,嘴里不放过朱桥,非要他喝罚酒,“大哥哥说着这话,那就应该罚酒!”
常言喝酒是“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那朱桥也是个老实的,自罚三杯暂且不提,还多喝了几杯,也不知道品出什么味道没有。
“小桃,这下子你可跑不脱了,你哄着朱桥哥哥喝酒,那你的祝酒词说的如何,我们都听着。”朱槿荣说道。
朱桃也毫不怯场,她没有引经据典,反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美酒佳肴伴我言,且向天再借三杯玉琼浆,祝母亲和姨娘健康是福,好运常伴青春永驻……”
朱桃一气呵成起来说了有几百字,惹得几人鼓掌,一时气氛都被炒热了。
“三妹妹这样说,我都词穷了,什么话都融在酒里了!我自干三杯,为母亲和姨娘青春永驻,寿元无量!”朱校如此说,自己也学朱桥喝了三杯酒。
“朱栖这杯酒也要敬三姐姐,三姐姐说的,就是我心里想的。”朱栖虽然小,却懂得变通。
如此下去,道道菜都有其中的典故出来,也无碍厨房的厨娘们和伺候的丫鬟小厮们费心安排一场,自然是人人有赏,最不济也有三等赏,自然是乐得宾至如归。
如果没有下面这一幕,那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朱槿荣如此想。
眼看一场宴席要上完了菜,谁能料到那厨房竟然冒冒失失的上了一道肉,还是兔肉。
那负责报菜名的丫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旧按例介绍上得菜肴,“这道山药兔肉汤,是精选了巴蜀山地捕捉的野兔,与温县名产铁棍山药,加入了适当的药材,运用文火慢炖……”
就在她说得片刻,负责上菜的人已经端着漆盘开始上菜了,温热的汤并不过分的滚烫,此刻就是品尝美味的最佳时机。
朱桃见此美味,食指大动,而那朱栖看见盘子里的兔肉立刻眼泪涟涟,银珠子似的眼泪掉个不停。
“兔子,我的兔子……我的兔子没了……”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张圆胖的小脸都哭红了。
朱校也是脸色变青,纵使知道风母不是故意的,还是迁怒于她。
(祝酒词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