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坐下还没有坐下几分钟,善怜儿已经有了新主意,她把自己的好主意告诉正在舀饭的奶奶,“我想带大姐儿去看鸡鹅。”
“吃了饭再去!也不差这点时间。”朴奶奶利落的说,她苍老的脸上笑起来满是皱纹。
朴奶奶又对朱槿荣说,“你是稀客,家里也没有啥准备,权当吃顿便饭吧,她大舅回来了,让做炖鹅给你们吃,你不知道,善怜儿她大舅最擅长做鹅了,大锅炖鹅那叫一个香!”
朴奶奶也腌的一手好酸菜,腌制好的酸萝卜用猪肉炒过,吃上去清爽无比,配上煮熟的红豆稀饭,也算得一顿好饭。
朱槿荣的的确确就是一只变色龙,她从不挑剔主人给予的饮食,善怜儿还记挂着她从来不吃重盐的酸菜,怕她挑剔饮食,但却是白担心一场。
就如同是为了验证朱槿荣的话一样,她的表现就像是寻常的农家女子。
“饭很可口,谢谢朴奶奶,您辛苦了。”朱槿荣客气的说。
吃完饭后,两个人去了鹅棚子里去找善怜儿的大舅,那鹅棚子距离善怜儿的家有一段距离,是以朱槿荣和善怜儿走了不远的路。
善怜儿比朱槿荣还要柔弱些,但却执意要走在她前面,为她遮蔽风雪,朱槿荣说什么也不愿意,执意要两人并肩而行,最后还是朱槿荣赢了。
那鹅棚子很大,用山竹和麻布撑着,远远看到几百只大鹅挥动着翅膀,扑棱棱地在地上集会,那画面的确很壮观,可能是天寒地冻,仔细看,大鹅的脚丫子都冻伤了。
善怜儿的大舅就在鹅棚里喂大鹅,他的手冻得通红,他舀起一勺勺麸子撒到鹅群里,鹅连忙追逐着勺子,低头吃着麸子。
一只鹅养到八斤才出栏,临近年关,买鹅的人也多了起来,所以不愁销量,但让朴大舅最担心的就是山狸子了,昨夜山狸子咬死了几只鹅,让人心痛不已。
山狸子咬死鹅是出于天性,其实自己根本吃不下几只,这咬死的几只,卖又卖不出去,所以只能养殖户自己吃了。
一共六只鹅,就是六顿饭,当然也没有夸张到顿顿吃鹅的地步,然而晚餐就是炖鹅了。
般配上山上采的山药和蘑菇,那农家的大锅能炖一切,咕嘟咕嘟的白色浓汤,再撒上野枸杞子,调味也不过用了一把粗盐,全然依靠食材的本味来烹饪,少用复杂的调料之物,吃起来却别有一般风味,鲜掉人的眉毛,再配上刚出锅的大馒头,让朱槿荣足足吃了三个馒头,是以朱槿荣和善怜儿都抱着圆滚滚的肚子入睡。
这平凡的生活没有一点勾心斗角,也无需去思考什么国家大事、个人恩怨,朱槿荣很久没有过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几乎是沾枕即眠,她晚上也不起夜,实在是一个好服侍的人。
一大早儿,约摸是寅时这里就天亮了,说是天亮,事实上却是白雪映照的结果,在这个时刻,善怜儿的大舅就把鹅棚子里收起来的鹅蛋装进篮子,搬上了板车,忙完了这一切,他才搓着手叫醒了沉睡中的朱槿荣和善怜儿。
这一次要去的大集更远些,那是朴大舅更希望将鹅蛋卖个好价钱的缘故。虽然善怜儿的大舅也有帮忙的伙计,但当板车艰难的行走在大雪覆盖的路上,呼啸的寒风凛冽而过,朱槿荣和善怜儿还是像两只受冻的小鹌鹑一样挤在一起跟在板车之后。
大集很热闹,副食品和日用品沿着大马路分列两行,有卖生姜板糖的,也有卖大白菜的,期间夹杂着许多卖吃食的,有熟食、黄米饭等等,还有热气腾腾的豆浆油条,也有卖冻鱼和猪肉的,十分热闹。
低温并不能阻止大集的开放,朴大舅早在开集之前就占好了位置,他用的东西是一条草绳。
那根草绳是心照不宣的约定,赶大集的农民如果看上哪块地方就在那块地方上摆上自己的东西占住,等大集开始了就能摆上货物开始贩卖了。
当然每一个用来占位的东西也不统一,有时候是一条草绳,有时候是土锭子,有时候是路边寻来的石头,如果位置被占了,两个商人那是要打架的,朱槿荣也是后来才知道这种约定的。
天寒地冻大集季节,太阳光倾城也不够温暖,她们哈出的白气就像烟雾缭绕,朱槿荣和善怜儿从板车后走到前面,冻得连说话都不会了。
这时大集还没有正式开始,因为客人并不会来得这么早的,所有的商人小贩都在整理自己的货物。
朱槿荣和善怜儿正想帮着朴大舅把鹅蛋摆好,就看见从车上下来的朴大舅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占好的地方多了一个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