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角只有一间刑房,玉棠县县治还算不错,这么多年,也未曾出过一桩大案,所以这刑房,也就被搁置了许多年没有用武之地。
孟祈步入刑房时,除了血腥气,闻到的便是泥土的腥味以及某些东西生锈的铁锈味。再抬眼一看,南陵王手下那人身上绑着的铁链已经生的锈,锈迹沾染在他的衣服上,染出成片红棕色的条状痕迹。
“可吐干净了?”
孟梁将手中握着的鞭子扔到地上,抱拳禀告孟祈说:“已经吐干净,您看,现在要不要去抓人。”
孟祈淡然扫向对面的南陵王手下,对方还吊着一口气,他抬起他那千斤重的眼皮看向孟祈,艰难开口:“孟大人,你有没有想过,到时四方王共同起战,你会落得同我一样的下场。”
以往遇到这般情况,孟祈从不愿搭理。可今日他却破天荒地问对方:“你如此笃定,四方王会反叛成功吗?”
对方忍痛一笑,喉间又吐出一口血,“我既将死,也顾不得这么许多。”
孟祈转身,身后的孟梁按照惯例取了那人的性命,跟着主上走了出去。
一出刑房,便看到玉棠县城捧着一套衣服站在门外,那是他见孟祈浑身湿透,吐完后又赶紧找来的。
孟祈垂眼看着这身衣服,接过后道了一句多谢。
他就这般在无人的堂内脱下一身湿衣,又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县令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两件蓑衣,要孟祈主仆二人穿上。
顶着冬季冷得刺骨的雨,二人去到了城中各处,看着禁军将南陵王派来潜入笙歌的人尽数捕获,准备押解回笙歌。
这些事情处理完毕,雨停了,时间亦来到了午夜。
远处飞来一只鹰隼,孟祈熟悉无比,那是广闻司为了传递消息而豢养的鹰。
这里除了他和孟梁,没人能让这鹰降落。
只见孟祈将拇指与食指指尖放到唇上,然后吹出一段极为怪异的曲调,那鹰便扑腾着大翅膀落了下来,落到孟祈抬起的小臂之上。
他取下挂在鹰腿上用羊皮写就的信,看了一眼后,交给了孟梁处理干净。
他都还未传信回笙歌告知宋朝月已经找到的消息,褚临竟然已经将南陵王世子推上了城墙,他真的不怕,南陵王狗急跳墙吗?
翌日一大早,孟祈吩咐孟梁卷旗息鼓,所有禁军押解那十几个南陵王手下返回笙歌。
宋朝月则另由宋明泽带人护送,其后返回笙歌。
他们走时,尚在宫中褚临才得到宋朝月已经寻回来的消息。这位新帝于殿中朗声笑道:“我就知道,我的桑桑定会无事!”
随即又吩咐道:“来人,将褚业成的儿子给我关进牢里,打断一只胳膊!”
既然敢带走宋朝月,便要付出代价。
宋朝月重新回到笙歌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以后了。
宋明泽陪着他在玉棠养了两天伤,然后才慢慢返回了笙歌。
他们回来时,孟祈正候在灵裕殿外。
方才褚临的母亲钟澜前来灵裕殿寻他,母子二人在殿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褚临登基,需得立后。他这么多年未能娶妻,也没个妾室,这一来,就要立小小充州司马之女、那个曾嫁过其表弟的宋朝月为后。
钟澜不明白,即便那女子样貌盛人,可容颜终会老去,她根本就不知道儿子为何会喜欢上这样一个家世如此孱弱的女子。
她择了尚书省左仆射之女甘茹,想要让儿子在文臣之中亦有助力,可这人偏偏不听,已经拟好了要封宋朝月为后的圣旨。
孟祈在外,听着殿内的激烈争吵。
自从玉棠县回来,孟祈突然生出了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想法。他竟然希望太后钟氏能搅黄这场婚事,他突然觉得,褚临算不得宋朝月的良配了。
殿内钟太后还在喋喋不休半逼半哄地要褚临娶甘茹为后,她也做了她最后的退让,立宋朝月为妃亦可。
到最后,褚临终于忍无可忍,冲他的母后喊道:“我褚临不再想重蹈父皇的覆辙,当初她若是立了淑妃娘娘为后,便不会生出这么多的遗憾!”
自己的儿子竟提及那个苏寻雁,钟太后想要忍无可忍一巴掌扇到褚临脸上,谁料儿子却紧紧钳住了她的手,“母后,儿子如今是帝王,不再任由您打了。”
他拂袖走出殿外,看了孟祈一眼,孟祈正欲开口说些什么,光景又在此刻匆匆跑来,“陛下,宋小姐已经入城了!”
褚临大喜,唤人抬轿,直往庆门而去。
孟祈待他走后,漫无目的地于宫中漫步,不知不觉竟走到了庆门的城楼之上。
他站在城墙边,看见载着宋朝月马车缓缓朝庆门驶来,然后停下。
褚临从庆门后走了出来,见宋朝月,一把抱住了她。
她像一个傀儡一般,目光呆滞。任他抱住自己,也任其压住自己右臂上的伤口,然后仰头,与孟祈下看的视线撞了个正着。
孟祈被这么看一眼,往后撤了一步,躲避着宋朝月的目光。
他从未觉得自己如此像个懦夫,这些天,他日日都在怀疑,自己是否有违孟舒安的嘱托,替宋朝月,真的寻了一位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