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却道:“我个人名义再赞助你两百贯,这是银票,你点点看。”
小笙当场愣在席子上:“………!!”
她笑道:“夫子这是何意?”
夫子:“不满你说苁笙,为师看到你的图纸和数据,仿佛就已经看到那张新弓弩的实物,不知道等它问世时,该多有多震撼,为师很是期待啊。可话又说回来,毕竟此稿你是第一个送来与我过目,我也有为你协调和解惑的责任。”
说完他拈着胡须,笑眯眯看着她,眼里满是期许和欣赏。
小笙在书院多年,许多关窍不用点破,她自然也听明白了。夫子不仅认可了她的图稿雏形,还颇想提早压个宝?简单来说,夫子私人出资的两百贯钱就是想早期“买股”。
可是小笙不明白,不论如何她都是书院的学生,弓/弩制作成功与否,它都不能算作小笙的功绩或者私人产物。
书院所造,尽数归属朝廷,这是墨守成规的铁律。
民间手艺人倘若灵感迸发,有朝一日能向天子进献天工机巧,或许还能凭借此举骤然改命一飞冲天。
但书院就是理所应当要有所产出的。
那夫子这二百贯,是不是给的有些多余?不过小笙没有吭声,毕竟多给一笔研究资金,傻子才会不要。但作为正常人,小笙还是担心这里面是否有坑。
夫子道:“为师只一个小小的叮嘱。”
在小笙听来就是“为师有个条件”,她恭谨道:“您讲。”
夫子:“届时你的呈递造物文书上,要给老夫留一席颜面。”
这个很容易理解,换句通俗话来说,小笙在最后弓弩注文详尽图上,要留出大篇幅对老师的鸣谢部分,最好中间哪道关卡迈不过去,要着重体现对方指点迷津的重要性。
原来只是这样一个合情又合理的小要求。
将功劳分出去一半又如何。
小笙作揖道:“学生所学皆由先生传授,自当不忘师恩,尽力钻研,待事成后,学生会按照流程写上一份详细的附件谢表,感激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指点与付出。”
夫子满意点点头。
不过那两百两银票小笙也只象征性收了一百两,总不能老师当面给多少,学生就拿多少吧,那样也太不礼貌了。
拿着武考课题通过的卷稿,又领了书院库房的对牌,另外还有四百贯的兑票,小笙忽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好些,但心里却格外激动,走路都轻盈了许多。
如今正是鸟语花香的时节,天空湛蓝,空气清晰,嗯!一切都恰到好处!
墨考倒计时开始,不到一个月,她得抓紧时间。夫子为她批了一间新的匠房,就挨着冶炼科,木料库房也在不远,来回协调,确实是比较省时省力的一间阔室。
她一进去,先熟悉了下环境和工具,室内满是刨刀剪斧,各类型号大小数十种,还有一张大大的檀木桌案,书案后面是一张玫瑰椅,放着舒适的锦垫。
这样好的陈设和配置,小笙感到非常满意,很快,她就按照自己的习惯,整理出一个制业流程,一坐下就自动投入到绘图中去。
这里清净,闲人几乎没有,更不会在聚精会神的情况被谁打断思路。就这样,她就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机巧世界里。
直到书院暮鼓声响起时,她才抻抻腰身,扶案站起来,检察灯火,锁好门窗,准备回家。
现在这个时辰,书院食堂已经熄灶了,她要么出去瓦子吃,要么买回家吃。
可是刚回到观英巷,小笙便远远看见韩誊颀长俊美的身姿安静立在紫金藤下,他正望着那些含苞待放的小骨朵出神,鹅黄色的小花朵儿,散发幽幽清香,站久了,身上也会沾染上那个味道。
大约是心有灵犀,他忽然转身回头,看到她时,原本落寞的嘴角习惯性扬起,露出温润的微笑:“你回来了。”
说着朝她走过来。
小笙却下意识想避嫌,竟然不自然地往后退了半步,韩誊不可能没发觉她的异样。但好在很快笙笙就主动朝他走过来,笑着说道:“你等很久了?是找我有事吗。”
韩誊笑意僵化在唇角,说道:“没什么事,想你了,算不算?”
小笙转过头看向他刚才看的紫金藤:“它们的花期快到了,到时候整个巷子都会弥满香气。”
韩誊的视线原本落在她的白皙的脸颊,可是笙笙云鬓间两朵小兰花骤然就吸引住了他的目光,那是他的心意,她还是放在心上了的。登时,韩誊的心情忽然变得很好,笑道:“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