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儿姐姐,以前是我不懂事,您大人大量,莫跟我计较……”
鹊娘从未应对如此局面,心里飘飘然,但是面对前来示好的宫女还是绷住了脸,“司绣署上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若好了,大家自然都好。都凑在这里,莫不是要把娘娘殿下的好意糟蹋,辜负恩赐。都快去各自忙活吧。”
搁以前她说这话,别人还有拖拉,可今非昔比,众人都乖乖应和,忙去了。
方才混乱局面,管事姑姑本想出面摆平,但是看到鹊娘镇定自若,敲打住了下面的人,感到一阵欣慰。
鹊娘总归是要独当一面的,她不能一直陪着,不过鹊娘争气,教给她的,倒是都没有忘记。
对上笑面相迎,对下宽严并济,这才是宫中掌事宫女的生存之道。
鹊娘将众人处理完,方才不好意思地看向自己的姨母。
管事姑姑笑容和煦,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做的很不错。”
*
慈宁宫中,太后特意点了几道李意清素日喜欢的菜肴。
一道五味杏酪鹅,一碗羊蹄笋,配上李意清素日最爱的牛肉烩豆腐,一碗菜丝汤和应季的素炒苋菜,很是清爽可口。
三人正与开席,门口急急一阵通传。
“禀太后、皇后,陛下正往这边来。”
太后听到顺成帝要来,倒是显得十分开怀,“快去,多添一副碗筷,咱们一家子可是很久没有这么坐下来吃一顿饭了。”
皇后也微笑应和。
得了太后意思的侍从不敢逗留,匆匆前往小厨房准备,刚退到门口,太后又道:“哀家午膳用的那道浮玉.乳鸽汤还剩些,你也一并热了端来。皇帝这几日为国事操劳,该好好补补。”
侍从应了一声,麻溜地出门了。
添一副碗筷不费功夫,但是乳鸽汤要重新开灶,相对繁琐些。
好在是一碗汤羹,可以最后上。
顺成帝走进来时,问道一阵饭菜香味,也不拘礼,跟太后请安后,按着皇后的手免了她的起身。
侍候在侧的宫人,默契十足的纷纷退出殿内。
“听说母后这儿热闹,儿臣刚下议事堂,就赶来了,幸好不晚。”
顺成帝坐下,看了眼桌上的菜色,笑道:“母后,先动筷吧,儿臣饿了。”
边关事务接连不断,加上江南一带水患,他已经数日没有好好用过一顿饭。
太后没好气地看他一眼,“你妻儿都在身边,也不收敛些。”
顺成帝毫不在意地笑,伸手拿公筷为太后搛一块鹅肉,“又没旁人,母后就不要训了。”
太后觑他一眼,见他眼下乌青,到底不忍心再讲究用餐规矩。
她动了筷子,细致地夹下小块鹅肉,慢慢品尝。
这道五味杏酪鹅色泽金黄,表皮焦酥,肉质鲜嫩,十分鲜美。
见太后动筷,李意清和皇后也拿起筷子,纷纷开动。
顺成帝一边自己动筷,一边忙着给李意清夹牛肉,又不忘给皇后夹一些苋菜。忙完一通,自己也不含糊,几筷子夹了大半碟,狼吞虎咽,没嚼几下就吞下去。
“今日江南传来了好消息,雨势已经止住,被淹没的农田还在统计中,不过听传回来的消息说,好在雨一听下立刻开渠,所以不少田地收成还能保下五分,辞章这一趟差事办的漂亮。”
顺成帝自顾自地笑呵呵道,说到尽兴处,还想小酌几杯,但是看到桌上其他三人,又老老实实端盏喝了口汤。
李意清听着,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辞章?”
顺成帝点头,“辞章高中之后,朕封了一个户部户政司郎中,本来只需要在京中办事,多在翰林院听录。后来江南水患,元相主动指了他去,朕便让他兼领仓部,去处理水患事宜。”
说到此处,顺成帝顿了顿,有些小心翼翼地开口,“元相锻炼孙子,给孙子苦活累活,倒是没甚争议。就是……”
见顺成帝吞吞吐吐,一旁的太后都忍不住蹙眉。
这桩婚事可是她亲口所提,总不能出了差错。
太后放下手中筷子,问道:“究竟如何了?”
顺成帝看看皇后,见皇后也一瞬不瞬盯着他看,他无端有些心虚,酝酿片刻,小声道:“就是辞章这一趟出去,整日埋头田野,折子上说,足足黑了一圈。”
太后闻言,颇为无语。
李意清都被他这一停顿弄得心里七上八下,听到这句,脑海中空了片刻,随后有些忍俊不禁。
见她笑出声,顺成帝松了口气。
毕竟是他给清儿挑选的夫婿,原先相貌堂堂温润如玉,前脚婚事定下,后脚就把人家夫婿弄得狼狈,实在说不过去。
不过元辞章的骨相好,眉眼也清俊精致,即便黑了几分,想来也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