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岁岁今朝 > 第26章 太清观

第26章 太清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意清有些幽怨地看着元辞章。

元辞章被她盯着,微微不自在地咳了咳。

好在守门的侍卫腿脚快,没一会儿,军防领队就赶到了。

领队曾经在於光公主大婚的时候维持过皇宫到京城路段的治安,有幸站在雍和门外远远看过李意清一眼。他凑到马车边,还没等里面出声,便主动道:“殿下,例行检查,还请勿怪。”

李意清微微掀开帘子,道:“本殿要去太清观,不知现在能否通行?”

领队抬头,看了一眼后迅速垂下头,迭声道:“自然可以自然可以。殿下请将此临时路引收好,回来交给守城侍卫就能进来。”

一边说着,他一边呈上了一张纸。

李意清挑了挑眉,这领队倒是考虑周全。

她接过临时路引,笑道:“多谢,你想的很周到。”

领队闻言,颇有些憨厚地摸了摸脑门,振臂一挥,高呼道:“放行!”

*

顺利出城后,李意清才低头看向手中的临时路引。

临时路引并非向普通平民百姓开放的凭证,而是士绅阶级用来临时证明自己身份以便于应急办事的信证。

若是普通百姓丢失,则需要向当地府衙报备。通过里正、乡长、知县一层一层向上审查,差不多半年才能办理的下来。

当然,这还是太平年代才能发生的事情。

若是遇到战乱,各地各户征兵查户籍,若是找不出路引,会被视为没有户籍,直接被拉去分配充军。

李意清看了一眼后,将临时路引递给了元辞章。

“元辞章,你收着。”

元辞章接过,应了声好。

*

灵峰山上,雪落新霁,柔光万千。

层层叠叠的山路蜿蜒而上,沿边系着大红色的灯笼。出来觅食的鸟雀以此为停脚点,站在红灯笼上看着一撮一撮上山的人,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山路石阶堆砌而成,马车并不得上。

到了地方后,元辞章先下了马车,而后转身扶着李意清下来。

山脚下,已经停了不少来太清观烧香抑或赏梅的官宦马车。

有一辆马车最为特别,不同于普通的马车的木顶,而是盖了厚厚的一层茅草。

茅草下,一对青绿色的銮铃随风作响。

李意清多看了一眼,有些意外,“颍州孟氏的马车。”

颍州孟氏在颍州徘徊上百年,承袭的国公之位太祖皇帝亲授,特赐面圣不跪之荣。

元辞章看着孟氏的马车,微微沉吟。

“想来才进京不久,六部尚未收到消息。”

李意清道:“往年孟氏都不会入京,今年来,应该是另有打算。”

“我听祖父在家提起过一些,”元辞章顿了顿,继续道,“孟氏孙辈,孟居澜,前年秋闱得了颍州府解元,不过孟国公念起年幼,打算再培养三年。估计下次科举,就要下场了。”

孟氏家大业大,不过和元氏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子辈无人可堪大用,只能将希冀寄托在孙辈身上。

虽然靠着祖上荫封,孟氏也能享受荣华,但是失了真正的翰林学士,后继难有人可掌控家族大局。

一旦家族失去了掌舵者,尤其是元孟这样的大世家,便是如巨船行于海上,而不知方向。

元辞章没说的是,今年新科,他高中状元,晓谕四海。偏安一隅的孟氏得知消息,难免会因为自己孙儿落后一步,心生焦虑。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拾阶而上。

山上的空气极其冷冽,李意清即便披着毛氅手握汤婆子,依旧被冻得鼻尖通红。

元辞章不着痕迹地微微移动了身子,挡在了风口。

被挡住侧面吹来冷风的李意清缓缓松了口气,看了眼元辞章,倒是没有直接出声道谢。

走了大概半个时辰,才看见太清观的三清殿。

太清观建观一百余年,隐在山峦云雾之中,很像一座遗世而独立的仙台楼阁。

李意清莫名想到了元辞章送给自己的画轴。

仙山之姿,难道有出处可寻?

李意清按下心中疑惑,和元辞章走到了太清观正殿。

太清观分为三殿六厢二院,三殿是指供奉三清真人的大殿,神龛香火的两侧殿。这三殿大气恢弘,古朴悠远,居于正中心。

六厢则是僧侣的禅房住所已经供来往香客暂时休憩,二院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临山而建,可望见大庆的京城和远处的良田千顷。后院蜿蜒陡峭,是个赏花品茗,坐看云起的好去处。

入了正殿,李意清朝三清拜了拜,供奉了一百贯钱的香油钱。

一百贯钱,实则为白银百两,观中不以黄金和白银称呼,怕沾染了铜臭味。

方丈朝李意清微微俯身,她弯腰还了半礼,才和元辞章出了正殿。

前院栏边,早已经占满了来瞧花的人。

几个文人临风而立,姿态随性洒脱,指着浩瀚山峦与凌霜红梅吟诗作对。

站在他们近处的,是一些三四十岁的官人,他们虽然没穿官袍,但周身气度和那些举子贡生渭泾分明。

来烧香的各家姑娘们,都因为羞怯而不敢上前,只敢远远站着。几个姐妹交头接耳,小声谈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