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至少咱们现在还是赚钱的”
拿到配方,看着里面的食材,柳县令瞪大了眼睛。
这也太赚钱了吧,怪不得仙客来的那个老东西要藏着掖着。
成本就是一些红灯笼和水,还有一味石膏。
不足半文钱的成本,能卖出去一文钱,现在还涨到了3文钱,可不是血赚嘛。
马师爷捧着配方,高兴的老泪纵横。
“大人,县衙有救了,咱们说不定能补齐赋税”
“通知下去,叫城中所有酒楼和食铺的老板来县衙,水晶玉露的配方要招标了”
等李春花回到小河村,还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水晶玉露会成为小河县的招牌名点,传遍大江南北,甚至是皇帝的御膳房。
连续下了半个月的大雨,李家风雨飘摇的茅草屋终于不堪重负,直接塌了。
幸好是在白天,他们几个都在外面做事,等听到声响,赶回家才发现,自己住的屋子已经塌了一个大洞,靠近大山的那面墙整体垮塌,露出里面腐蚀的横梁。
这座房子是李家祖父母建的,已经穿了两代人,早就不行了。
看着废墟一样的家,李春花心想这也算是好事。
赵婶第一个赶了过来,然后是李麻子。
李麻子如今住在了李家,他今天出门割猪草,没想到回家一看,家没了。
“这可咋办啊,我的猪啊”
李麻子放下背篓,直接扑向简易的猪圈,看到里面四只小猪紧紧挤在一起靠在墙角,十几只兔子也围城一堆,总算放下心来。
“大侄女,你这不能住了,你上我家住去”
赵婶一脸担忧的看着眼前的废墟。
“不了赵婶,你们家也紧张,我准备先去县里住一段”
“那你这里……”
“准备重新盖房子,原来的房子本就不能住了”
一听这话,赵婶就明白了。
她这是打算重新规划盖房子了。
李麻子听她俩说话,眼睛都直了。
什么盖房子?谁盖房子?
李春花能盖房子?
他说话都结巴了:“侄女,你……你怎么盖?”
“是的,麻子叔,到时候还要劳烦您帮忙呢?”
盖房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柳县令听说她家的房子塌了,赶紧叫马师爷在县衙边上租了一个带院子的小房子给她暂住。
然后又派人去给她家修房子。
县里的施工队连夜开拔,带着工匠和材料直接去了小河村。
建房子需要用的木材和石料,直接就去山上取用,村里人也来帮忙了。
李春花安顿好弟妹,自己一天一个来回的跑。
白天她要忙着监督工人干活,自己设计院落,还要指点村民们烧火土。
赵叔赵婶还有刘嫂子张寡妇们都过来帮忙了。
男人们挥汗如雨的砌墙和上房梁,女人们在空地上埋锅造饭。
李春花舍得银子,伙食开的好,顿顿都有肉,这些人原本还有些抱怨跑这么远,现在也都乐呵呵的。
还有一些小孩子们,盖房子轮不到他们,他们就帮着提灰搬东西,李春花统一都管饭。
这一来二去,李家的房子很快就修好了。
在原址上,一座四合院形式的新房子拔地而起,又留出了一个宽大的院子,院子中间原有的水井和大树保留下来,增加了石桌石凳。
木匠还打了一排花架子,李春花准备在院子里种葡萄。
原来的厨房和茅厕移到了院门一进门右手边,在茅厕后面又盖了一排宽敞明亮的猪栏。
为了防止漏雨,李春花花了十两银子的大价钱,从隔壁县买了灰瓦,代替茅草盖在了房顶上。
不得不说,远远看上去,白墙灰瓦,有种江南雨巷的味道。
原来的东西都不能用了,李春花决定全部买新的。
新的桌椅和板凳,茶壶水杯,锅碗瓢盆儿,一切都是新的。
小弟和小妹也各自有了自己的房间,里面的床单被褥,床帐枕头都是全新的。
就连李麻子,为了方便喂猪,也给他安排了一间新房间。
摸着房间里的陈设,李麻子心里一阵激荡。
“这可真气派,宽敞多了”
“我这侄女就是厉害,房子说盖就盖了”
众人打趣他:“哎呦李麻子,你这是发达了,还毒你侄女的猪不?”
李麻子呸呸呸几声,当众赌咒发誓:“我李麻子就是变猪变狗,也不干这种缺德事,从今往后,我侄女就是我亲生的”
“哈哈哈哈,你瞧他这嘴脸”
众人哄堂大笑。
入伙那天,李春花请了全村的人来吃饭。
大家热热闹闹的参观了新房子,又去看了猪圈和兔子窝,还有预留的鸡窝和牛马牲口棚,都说自己开了眼了。
崭新的厨房宽敞明亮,三个灶头一起开火,女人们洗洗刷刷忙的热火朝天,肉香和饭香馋的外面玩儿的孩子们流口水。
赵婶贡献了两罐子泡萝卜,深受好评。
李春花又去仙客来定了两个硬菜,更是让大家伙看了眼。
吃完饭,没吃完的饭菜都分门别类装好,给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带回去打打牙祭。
有了她这个举动,还没走的男人们也都纷纷留下来,帮着抬桌子搬椅子,女人们麻利的把锅碗瓢盆都洗干净摆好,院子也扫干净了。
看着收拾干净的院子,众人这才和李春花告别。
今晚是个好天气,月亮高悬,明镜如昼。
“大家路上小心,明天别忘了红灯笼”
“回去吧,春花侄女,我们晓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