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吏部主掌官员铨选考核,官员的升迁贬谪都须登记在档,如此在人员考核之时才有迹可循。因此,吏部主簿所掌人员档案的正确性及准确性便尤为重要,这关乎到吏部的权威。
人员档案缺失、遗漏、甚至造假,都几乎等同于将吏部的权威性按在地上摩擦,这关乎的不是吏部主簿一个人失不失职的问题,而是整个吏部管理的问题。
六部不和由来已久,主掌户籍财政的户部更是与吏部积怨颇深。若真要补齐档案缺漏,则需由吏部尚书上报皇上,经皇上审批同意,再通知到户部,由户部指派人手,与吏部审查的官员一起,对档案丢失之人进行逐一面访、查证,才能补齐履历。
人力耗费之大且不用说,光说这事需得惊动吏部尚书以及户部,有点官场经验的人都不会同意。
户部盼着吏部出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平时有事没事就抓点鸡毛蒜皮的事大做文章。这要是被他们知道吏部人员档案管理有问题,那不得闹到天上去?
想明白这一层的徐昭后背惊出一身冷汗。前主事说的没错,他若真的对外提及此事,那就真的是小官做到头了,不仅官位丢失不说,甚至还可能牵连满门。
时至今日,晏南丘重提此事,却与当时的他大为不同。
其一是说话的艺术。
晏南丘不先提档案缺漏的问题,而是说原有档案存取方式过于笨重,耗时长,费人费力,并在此前提上提出优化改良的方案。
档案管理之法六部通用,其毛病也是由来已久。就连最愿意在卷宗管理上做文章的大理寺也是收效甚微。
若晏南丘改良之法有效,无疑是给吏部记了一大功,这与徐昭之前的自揭其短不同,这是给吏部长脸的事,吏部尚书肯定乐意为之。
其二便是做事的逻辑。
借由整顿官员档案之事,顺势提出补齐档案遗失之行,合情合理,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