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凌回到了宫宴之上,他回去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但好在,无人好奇他晚归的原因。
此时宴会中间被清理出一片空地,很显然是为献艺准备的。再看看对面,梁婉已不见踪影。
宴会的高潮需要人做铺垫,那些新贵的子女们便是显而易见的奠基人。
只见一个又一个女子“自发”献艺,吹拉弹唱,应有尽有。终于,便见梁婉换了一身舞衣姗姗来迟。
待上一人献完艺领完封赏之后,梁父领着梁婉跪到台前,道:
“小女自幼爱舞,然生性多羞,轻易不敢显露人前。恰逢圣上宴请,小女感怀圣上惜民之心,自创了一支《奔月舞》,献于圣上,恭祝圣上圣体安康,国泰民安,岁岁年年。”
吉利话自然谁都爱听,大梁帝听得龙颜大悦,大手一挥,道:“允。”
梁父叩谢。然后离去,独留梁婉一人跪伏在台上。
她一身轻笼烟的软纱,内里是淡淡的鹅黄色内衬,腰肢纤软,体态婀娜。
鼓乐声起,竟是大众都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光听前奏,就已经让人忍不住跟着摇头晃脑了。
但萧景凌对这一切都没有兴趣,尽管众人的视线都被吸引,但他仍然在努力找寻晏南丘的身影。
与他一样的还有萧景琛。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场无声的较量。
萧景凌率先撇过眼去,为时尚早,他且暂避锋芒。待到来日,他就会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然而晏南丘不知是提前离席还是其他,竟然不在宴会厅里。
萧景凌逡巡一番,心中有了思量。
按照梦中所示,待会儿梁帝出言撮合之时,萧景琛一定会率先打断,然后谈及自身一年后即将前往封地之事。
梁婉被落了面子,梁帝若不给她另指一门配得上她的婚事,那梁家在京中必会沦为笑柄。
这是皇后一派不会乐意见到的景象。
所以到了最后,梁婉的婚事被立即定下,虽说不是嫁于萧景琛为妃,却也是位门庭显贵之人,总不算有失尊严。
但梁婉被当做“靖王妃”那么久,最后却没有如意,到底是有些郁郁的,因此往后不到三年,便溘然长辞。
萧景凌想,既然他早已决心改变故事走向,那不如再多尝试一把,将这个梁婉保下来。不知怎么的,他有预感,梁婉将来,一定会成为萧景琛与晏南丘之间最大的阻碍。
于是,在台上那倩影还在倾情舞动之际,萧景凌拿起了手边长期作装饰用的洞箫。
洞箫音色空灵秀雅,声音出腔的那一刻,便宛如天籁。
梁婉正演绎到《水调歌头》词阙的上半段尾声——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萧景凌的洞箫声一加入,就让众人仿佛真的身处广寒之地,唯有佳人起舞弄影一般。
突然的改动让台上的梁婉惊吓不少,但她实力过硬,舞姿卓绝,因此在众人都没注意到的间隙,她又很快地调整了自己,投入到舞蹈中去。
只是还是有差别的。
原本欣欣向上的歌曲,经过洞箫的改编,成为一首纯粹的思念亲人之作。
梁婉舞着舞着,眼眶湿润起来。
这才是她创作《奔月舞》的初衷!
她的《奔月舞》原就不是为中秋佳节所做,而是受玉溪生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所感,创作的表现有情人生生分离不得相守的舞曲。
但她父亲为了让她献艺,硬生生将其杂糅进《水调歌头》的编曲之中。
若仅如此便罢了,毕竟《水调歌头》传唱之广,民间亦有众多版本。
有欢欣鼓舞的,有大气磅礴的,亦有感念亲人分离之苦的……
梁婉尤爱后者。
她生母早逝,虽是嫡长女,但从小被皇后带在身边教养,看似无上荣光,实际上不过是寄人篱下,心中从未有过归属。
直到她十五及笄,被接回梁家,梁家主母王氏对她亦是不薄,但毕竟是继母,她也无法如对待生母那般交心。
《水调歌头》本是思念亲人之作,却被用来献舞,梁婉不敢反抗,但又何曾不偷偷幻想过,若是……若是只是思念亲人,便好了……
在空灵秀雅的洞箫声中,她旋转起来,带着对母亲的思念,带着对父亲安排的不满,带着对这名吹奏者的感激,舞出了一种凄美决然的姿态。
一舞毕,满座寂然。
既是对这旷世舞姿的倾叹,又是对这虚假繁荣的反思。
高涨的情绪冷静过后,众人开始思考一些更为感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