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香看得红脸咋舌,缩头坐回车里。
"不会罢,怎么还有叫状元楼的?是哪些人会去啊?"
"小孩子别问这么多。" 王楚嫣摸了摸发烫的脸颊,端正坐姿。
适才路过的那座"状元楼",听名即知,定是文人常去的幽欢之处。
不知王公子会不会也光顾?
闪过这个念头时,王楚嫣心跳剧烈,秀脸绛红。
很快车子在国子监的前方停驻。
此地建筑鳞次栉比,皆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不时可见白衣儒生缓步在端肃高雅的景色之中。
王楚嫣极少来此,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敬慕地环顾四周。
当朝女子也能在家读书,稍有条件的就去私塾,王楚嫣自小被富养,在私塾习过论语、诗经、礼记,但读的更多的是女诫、烈女传、女孝经等书籍,此外还学厨艺与女红,也会习练点茶、焚香、挂画、插花等雅事,增强才艺。不过,作为女孩儿知书达理,归根结底是父母希望她们能嫁得好郎君,有个好归宿。至于读书为国效忠,科举等事皆是男儿们的志向。
转回车内时,她默着坐了一会儿。
合香小声问道:"姑娘,我现在去么?"
"嗯。" 王楚嫣回神,将两个精心收拾的青花包裹递给她,"若王公子在家,就说,那夜元宵灯会,他的衣裳因火受损,所以我让人新做了两件,为感恩情,请他收下,到时你看看他有何反应?另个包裹是给花玖的,也替我向他问好。还有,告诉王公子,邸店来了位张公子,十分喜欢书画,想要结识他。"
王楚嫣细心周到,给花玖的礼物里,有他爱吃的饮食果子,两只可挂床头的鎏金银香球,还有一副他曾爱不释手的汴京民俗小画,这是王楚嫣在大相国寺的市集里买来,由一位张姓画师所绘。
她顿了顿,神色赧然地嘱咐道:"你不要说我在这儿。"
王楚嫣候在车里,掀开帘子,看着随来的车夫陪同合香走向附近一条街巷,那里是朝廷设立的公租房区,主要为了方便来京的学子们,王昂就暂居于此。
汴京人口百万,寸土寸金,连朝廷命官租房的也比比皆是,之前诸如欧阳修、梅尧臣、苏轼、苏辙、王安石等人。连欧阳修也曾写道: 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更别提那些从外乡来京谋生,想要寻个栖身之处的平民百姓。幸而大宋设有众多公屋,由"店宅务"管理、收租、修缮。公屋租金低廉,且时有减免,诸如遇到自然灾害,或逢年过节,或官方喜丧之事。
不过,公屋定然不如邸店舒适,听说还经常漏水漏风,家居简陋。
王楚嫣不免为那人担忧。
然而忐忑不安的等待才最是煎熬,彼时她杂念纷飞,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白皙的手指捏着捏着就要掐出血印来。
简直是心乱如麻!
于是她尝试赵姐姐曾经教的道家静心法,闭目运气。
渐而,似乎终于安静下来,察觉到自己的气息由鼻入内,慢慢沉至丹田……
忽而"啪"的声响。
不过是开门声,却让王楚嫣惊得跳起,一口气没接上,咳个不停。
合香上车后慌忙抚她后背,替她顺气。
"怎么样了?" 王楚嫣止住咳得花枝乱颤的身子,面色绯红,软声问道,"见到了么?他们住得地方还好么?"
合香阴沉着脸:"见着了,王公子与花玖哥哥正好都在,公屋小得很,前些日子雨水多,屋内潮,别说装饰,连香炉什么的也没有。"
王楚嫣的心一沉一浮,接着问:"然后呢?"
合香的脸色越发难看,犹豫半晌:"我实话实说,姑娘可别伤心哪。"
她鼓起勇气继续说:"我把你的话一五一十地转达了,可是,王公子的脸色忽然变得更冷,连包裹都没打开,只说了两字,谢谢,之后一言未发。香儿也是出乎意料,没想到会这样子! 花玖哥哥就不一样了,欢喜看包裹,一个劲儿地道谢,还询问姑娘你的近况,说要回店探望。"
听着这些话儿,王楚嫣黯然垂首,内心被五味陈杂的情绪所裹挟,酸楚、自卑、痛意、羞愧、还有懊恼云云。
"果然,如占卜所言,求之不得,如今可以确定了,这回我真该死心了……" 她低声自语。
合香抱住她:"姑娘伤心,让香儿看着好心疼!"
王楚嫣强抑苦楚,咽泪装欢:"也好,终于能放下了,我们回罢。" 下命让车夫启程。
马车转了个方向,缓缓起速。
忽尔,车外有人呼道:"请稍等。"
车夫一个紧急勒马,王楚嫣在里面颠簸了下,双手撑着座子。
那人靠近车窗:"合香,麻烦你替我告诉王娘子……"
王楚嫣倏地睁眼,心跳加速,竟然是那道低沉熟悉的声音。
合香旋即掀开窗,探出含泪的小脸,不顾后果地复道:"王公子,我家姑娘就在车上呢! 你想说什么直接与她说罢!"
就在车帘掀起,王楚嫣惊惶转头的一瞬,恰好撞见那人闪亮的星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