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嘉贇和常为国走到了修建的国道上,等待着一个小时一趟的汽车。
她的视线,一直盯着车来的方向。唯恐自己错过了车,要多等一个小时。
和他们站在同一处地方的,是几个外出打工的人。地上放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开朗的笑容。
常为国和几人说着话,都是附近的村民。细聊之下,发现了大家都能拉上点关系。
一旦沾上点远房亲戚关系,瞬间将人的距离拉近了。
常嘉贇侧着耳朵,专的听着他们的谈话。
这几位比常为国年轻不少的人,是想趁着年前,去外面闯一闯,好赚点回家过年的钱。
家里的一切事物,都留给了老人和妻子打理。
听到这些话的常为国,脸上一直在发烫。
这个念头,他不是没有想过。
只是考虑到留王桂芬一个人在家,更为辛苦一些,这样的想法一经出现,就被他打消了。
常老太和王桂芬两个人照顾家里和农田,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来年常嘉贇上了高中,到时候住校,他们的压力就更大了一些。
他本年打算等到新年后,再和王桂芬好好商量一番的,他迫切的需要一份结现钱的工作。
现在,事情似乎有了转机。常为国将目光放在了常嘉贇的身上。
周围人看到常嘉贇的时候,也都夸了几句,顺便询问他们此去的目的。
常为国也没有藏着掖着,一五一十都交代了。
“做生意好啊。”其中一位年长点的说道。
汽车来了之后,等其他人往车顶塞行李的时候,常嘉贇小声道:“爸,待会上车了,你可别什么都往外说。”
“这一点爸还是知道的。”常为国点头,他可不傻。
再者,长途汽车上的小偷,可比常嘉贇摆摊时候遇到的多多了。
往往在这些场合中,他们都是团伙作案。几人配合默契,还经常倒打一耙,有嘴都说不清。
两人上了车,常嘉贇按照自己的偏好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在她后面上来的常为国,刚想坐到常嘉贇的旁边,就被一个女乘客抢先了。
“小妹,你这是做什么去啊?”来人熟络道。
正准备看向来人的常嘉贇,在这张陌生又熟悉的脸上停顿了一下,想起了这位女乘客的身份。
是之前买了她水煮蛋,又买了葡萄的一位女工人。具体工作是做什么的,常嘉贇并不清楚。
常嘉贇扬起了笑脸,“姐姐好,姐姐也是要去省城吗?”
“是啊,我爸妈过来了看我了,我去接他们。”那位大姐说道。
常嘉贇没有多问,这位大姐的口音,早就暴露了她的出生地,或者是暴露了她从小的生活环境。
听到常嘉贇和那位女乘客认识,两人又聊的分外投机,常为国只得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两人之间,隔着一个过道。常为国的旁边,坐着一个年轻人。
那几位刚认识的老乡上来之后,纷纷落座。那位和常为国聊的最多的人,就坐在常为国的斜后方。
车辆启动后,那几位老乡再次攀谈了起来。小到村里谁家做饭多放了一勺盐,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顺便回忆下以前的种种。
声音大的将常嘉贇和那位大姐的聊天声压力下去。
中间的车辆停了不少次,时不时有短途的人下车,车上的人又多又挤的,空气又不是很流通。
常嘉贇觉得自己有些晕车。
她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似乎是在缓解晕车所带来的不适。
见她脸上有些惨白,不是特别舒服。意识到她晕车的大姐,拿出了一小盒清凉油,递给了常嘉贇。
“抹点这个吧,会舒服一些。”
常嘉贇勉强睁开了眼睛,看着这位大姐担忧的面容。
两人认识的时间并不久,仅仅是聊过几句的程度。这种被人关心的感觉,让常嘉贇的眼睛有些酸涩。
她接过了这位大姐递来的东西,感激道:“姐,谢谢了。”
“我这个年龄,你应该喊阿姨。”那位大姐笑着说道。
“喊姐更年轻一些。”
在太阳穴的位置,和额头上抹了点清凉油之后,常嘉贇将手里的东西还了回去。
不一会儿,这两处地方就热辣辣的痛,时不时有薄荷的味道,钻进鼻子里。让常嘉贇不至于那么难受。
走到了差不多的距离,短途的人基本上全部下完了。剩下的,全是直奔汽车站的人。
这位大姐也不说话了,她坐在座位上,听着其他人的聊天。偶尔在说道什么大方针的时候,插进去一两句。
在这个遍地都是商机的时代,没有人愿意守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就连这位大姐,也有着不小的野心。
常为国看了几眼,意识到常嘉贇旁边的那位大姐不是坏人之后,他将心放在了肚子里面。
他旁边的那位年轻人,似乎对这些不感兴趣。
每次常为国视线不经意看过去的时候,他都看着车窗外面的风景。
常为国也不再自讨没趣,而是回过神,听着其他人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