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梦泽困惑不已,还有什么是比当女老板更重要的事情吗?难不成她姐真要念书,将来当什么专家吗?
就连正在招呼顾客的蔡小燕,连顾客都来不及招呼,问道:“全交给梦泽了,你将来要做什么呀?”
常为海忙着递东西,收钱,还不忘仔细听她们的谈话。
整了五大笼的包子,现在只剩下半笼左右了。
等剩下的这些卖完,他们就能先行回家了。
早上这一阵所忙碌,却也是值得的,东西大部分都被卖出去了。
这让之前心里没有底的常为海,放心了不少。
常嘉贇噗呲笑出了声,“我记得我之前好像说过,你姐我啊,准备将来好好种地。”
在其他人错愕的目光下,常嘉贇又补充了一句,“带领全村人一起好好种地。”
这话让常为海和蔡小燕意外不已。
没有人愿意种地,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一切的日常来源需要靠那一亩三分田维持,他们是绝对不会选择种地的。
风吹日晒的,其中辛苦,只有经历过才能有体会。靠种地,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勉强能够维持了温饱问题。
所以,他们并不理解常嘉贇的想法。
辛辛苦苦一整年,还不如做点小生意,或者是去外地打工。
改革开放后,有不少人都开始了创业。要不是不能扔下家里的田,年纪又大,说不定他们也会走得更远一些。
常为海语重心长,“嘉贇啊,人家念书都是为了往大城市走,改变自己一辈子只能种地的命运。你倒好,上赶着要种地。”
“你爸妈供你们也不容易啊。”
眼看常为海要长篇大论了,常梦泽连忙喊道:“卖雪花膏了!最新款的雪花膏——”
看了眼时间的陈丽,从树后面走了出来,对着他们家打着招呼,“呀,小妹,我们又见面了。”
常嘉贇惊喜万分,连忙熟络的搭话,还不忘介绍自己面前的新产品,“陈大姐你要看看雪花膏吗?我们目前在售的有这两款,都是咱们的国货之光,绝对的最新款。”
陈丽走近,看了一眼,“确实是大牌子。”
她一边看,一边不住的点头,“你们怎么换成这个了?我这几天一直等着你们呢。”
“家里的葡萄产量不多,被我们卖没了,只能换个商品。”常嘉贇解释道。
目前只能用这种办法,利用利润来换取学费了。
她可不想看到凑不够钱的父母,为了她们能够上学,挨家挨户的借钱。
能缓过眼前的困境,她才能再想未来的事情。
继续选择上学,也是她目前最强烈的愿望。
以前的她,就是为了早早出来工作,减轻父母的负担,才主动退学的。
这一退,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错不错。”陈丽赞赏般的看着她,之前的话,她可是一字不落的全部听去了。
她同样不理解常嘉贇都已经选择了继续学习,将来上个好大学,为什么还要执意选择回家种地。
不过常嘉贇是个相当有主见和想法的人,从她的言谈举止和做的这几次生意就看的出来。
用常嘉贇本人的话来说,这都是被生活所迫的。
她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也没有办法去责怪常为国和王桂芬,为什么会错过遍地都是商机的年代。
就连她,也因为没有那份气魄,错过了各种各样的商机。
一辈子辛辛苦苦,为生活到处奔波发愁,将压力全部压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
也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使得她的脾气也变了。
他们本来就是普通人,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的普通人。
不管是做小本生意也好,还是为人打工也好,都是为了谋取生活。好走过着这不短不长的一生。
所以她只能自己抓住这次好不容易得来的机遇,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也让她的孩子,将来能选择自己更好的人生。而不是因为无法有效的沟通,导致了一个又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
她的孩子们,应该是恨她的吧。
如果不是她的话,他们的人生也不会变成那个样子。最起码,人生的最后,她还有一儿女的陪伴。
而不是彼此成为了仇人般的存在。她自以为的好心,却成了利刃。
直到现在,她还记得自己曾经出口的那些话。
是王桂芬说给她听的,也是她说给自己的一双儿女听的。
同样,也是像她一样,被生活所迫的父母,说给他们儿女们的话。
受限于他们的文化程度和所接触的阶层,他们并不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和孩子沟通。
有一口饭吃,有学上,有衣服穿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