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有根的紧锣密鼓中,王麦跟唐年余婚事的进程进展的很快。当然主要也是唐家的长辈看到王麦竟然真的进了县城的幸福罐头厂工作以后就遵守诺言没有再推三阻四了,而是很配合的筹备起了唐年余和王麦的婚事。
最后在王有根的紧赶慢赶下,王麦和唐年余还真的赶在过年前举办了婚礼。
因为王萍是这次王麦和唐年余婚礼的最大功臣,所以早在婚礼确定了日期的第一时间王麦就找到王萍让她到时候一定要来参加她的婚礼。
其实王萍自己是有点不想参加王麦的婚礼的,倒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因为她都可以想象得到,到时候王麦家肯定会对她特别的热情,王萍其实是有点被这个时代那朴素炽热的热情搞得有点怕了,实在是这个年代的人表达热情的方式清一色的都是使劲的给你夹菜,你喊够了,人家都不听的,还以为你是不好意思。
这其实不算什么,不管哪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的,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更加质朴一点。可是要命的是在这个物质短缺的年代是没有浪费这一说的,人家给你夹了这么多的饭菜你最后都是要全部吃掉的呀!要不然你就是不给人家面子。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肚里都缺油水,那肚子跟无底洞似的,那是有多少吃多少,她就没见过不能吃的。他们就算是把肚子吃撑了,也什么事都没有,反而表现的一本满足。
可是王萍就不行了,她也很能吃,可是她实在是习惯不了把肚子吃撑的感觉,那太难受了。所以王萍每次去吃感谢饭的时候都会被硬生生的塞满一肚子的饭菜,那可真是撑死个人了,这种感觉真是太不好受了。
可是盛情难却,再加上王麦和唐年余可都算是她的好朋友,她要是不去的话,也太不合适了。王萍思来想去,她那天还是去参加了王麦和唐年余的婚礼。王萍想着毕竟是婚礼,这么多的人一起开席吃饭,她到时候混在人堆里,应该不会被重点照顾吧!?
不过让王萍没有想到的是婚礼当天王麦她娘竟然不是把她安排和她大奶奶她们坐一桌,而是安排她跟她家的人坐在同一桌。
这让王萍感觉很不妙,要不是顾忌到形象问题,她都想落荒而逃了。果然最后的事实证明她没有预感错,等到正式开席的时候王麦她娘竟然就坐在她旁边,然后她就享受到了她这辈子最热情的款待。
农村人实在呀!那大块大块的肉就这么夹给她,还不止王麦她娘一个人给她夹菜,这一桌可都是王麦她家的人,她们你块我一块的就把王萍的饭碗给夹满了。
王萍看着自己满满的一碗菜,真是欲哭无泪,又是这样。
王麦她们一家对于王萍的特别对待被很多人看在眼里,有的人看到了也就看到了,没有多想。但是有的人就在心里嘀咕开来了,这王萍跟王有根家有这么亲近吗?
在这里面就数王萍她大奶奶心里波动的最厉害了,王萍她大爷爷王胜利一共娶了两任老婆的。他第一任老婆和她第一任老婆给他生的孩子在他参加革命以前就都死了。他现在的老婆是他后来参加革命以后才娶的。
所以王萍她大爷爷大了她大奶奶整整二十一岁,算是典型的老夫少妻了。王萍她大奶奶姓杜,叫杜三娘,她给王萍她大爷爷生了三个孩子,老大在部队里。家里就只有老二王建国和老三王珍两个孩子。
因为出生的晚,所以虽然王建国和王珍比王萍大了一辈,但是两个人的年龄却都比王萍要小。
王建国比王萍小两岁,今年也有十七岁了。他是一个老实孩子,小的时候也很努力的在读书,但是学习成绩是真的一般,只读到小学毕业就没有再读下去了。
他小学毕业以后就在家里跟着他爹王胜利在一起务农,本来王胜利的打算是想送王建国去学门手艺,可是杜三娘舍不得自己孩子去受那份苦。所以事情就耽搁下来了,他也就一直在家里呆着。
可是眼看着王建国一天天的长大,都是个十六七岁的大小伙子了,他这前程却一直没着没落的。杜三娘也急了,可是她急也没用,现在形势不好,不是前几年了,各方面都抓得紧,王胜利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先等等了。
正当她着急上火的时候,王萍找上门了,她是来找王胜利帮忙救一下萧平靖的。王胜利对于这个侄孙女还是很不错的,听了她的来意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但是也没有拒绝。
杜三娘对于自己老公弟弟一家的观感不是很好,他们一家在杜三娘看来就是打秋风的。尤其是自己老公帮他那个侄孙当上了邮政局的邮递员这件事让杜三娘的意见很大,可是家里是王胜利做主,她意见再大也没有用。
数遍王石那一大家子也就王萍还能入她的眼,尤其是这几年王萍参加工作以后,杜三娘看王萍就更加的顺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