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看来相比个人身为储君的威名,太子更在乎的是郑遥。马屁拍在了马腿上,这回该如何收场?
晓晓正自焦灼,少年脆生生的声音响起:“二哥,臣弟觉得这姑娘说得不错。近来宫中和民间都有对二哥不利的传闻,果如姑娘所言,今日二哥成就千古绝响,成全故人请托,流言当不攻自破。”
晓晓望向她的救星,年轻的杨王殿下。
少年眉目舒朗,五官虽不及太子精致,但给人干净舒服之感,一看就是好人。这样的人竟与阴阳怪气的太子是亲兄弟吗?
呵,还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杨王殿下此言又差矣。”
副监斩官戚廖许是坐不住了,也走进了刑场。
他冲太子和杨王拜了拜,目光投向郑遥:“犯人郑遥,曾以大不敬之言污蔑当今陛下,犯下死罪。如今不思悔改,竟于刑场之上公然对太子殿下不敬。依臣之见,此等罪行不可姑息,应当即刻斩首,再将尸首悬挂于朱雀门前示众,以儆效尤!”
晓晓不着痕迹地打量着戚廖。
昨日她才从莫怜口中听说了这位当朝赫赫有名的大佞臣。
戚廖早年出身贫寒,后良妃见宠于皇帝,生下皇长子霍王轩辕辉,良妃的娘家戚氏才跟着鸡犬升天、飞黄腾达起来。戚廖凭着外戚身份,入读太学,与郑遥曾是同窗。
郑遥以文章名扬天下,戚廖对郑遥崇拜有加,想求郑遥给自己的文集做序,又不敢当面请求,于是将文集偷偷摆在了郑遥房间里,料想郑遥看到他的大作,定会拍案叫绝,惊为天人。
没想到数月过去,居然音讯全无。
戚廖几番试探,郑遥为人清高,虽不喜戚廖的文章与为人,却不愿出言相伤,只是避而不答。
后来郑遥的朋友们实在看不下去了,为了让戚廖死心,说了句“其文丑,其颜甚之”,意指文如其人,戚廖貌丑,文章也难等大雅之堂。
再后来,戚廖竟高中状元,还因能说会道,颇受皇帝器重。少年得志的戚廖,本就对郑遥怀有心结,替表兄霍王做说客,三次相请同窗郑遥为官而不得,丢了面子,彻底怀恨在心。
郑遥被人诬陷后,据说皇帝爱才,本想从轻处置郑遥,是戚廖力主对郑遥处以极刑,以儆天下。
再看眼前的副监斩官,獐头鼠目,尖嘴猴腮,看面相就不是好人,至少不是个心胸豁达之人。俗话说得好,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郑遥得罪了这样的人,难怪有今日之劫难。
“戚大人急什么?孤有说过不斩吗?”太子瞥了戚廖一眼,面露不悦,“什么时辰了?”
“已有未时三刻。”戚廖急急回道。
“那差不多了。”太子摆手,“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吧。”
“听到了吗?”戚廖指着刽子手,“赶快行刑!”
太子仍站在原地,戚廖也不好退后,为难地说:“殿下,刑场污秽,还是先移步监刑台吧。”
太子摆手:“不了,孤就站这儿。”
戚廖唯有陪太子站着。
只见刽子手仰头喝了一大口酒,喷洒在刀刃上,然后将大刀高高举起。
莫怜面色惨白,脚下一软,瘫坐在地。
晓晓挡在她面前,不让她看到即将到来的残忍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