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一九年,嬴政任命五十万征讨百越,朝堂上针对百越之战,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而为首的就是公子扶苏。
“父皇,如今父皇已经统一了六国,大秦的疆域也设有三十六郡,百越远离大秦,又是蛮夷之地,父皇为何要耗举国之力去远征百越?”
“蛮夷之地?”嬴政有些失望的看着扶苏:“扶苏,你去过?”
公子扶苏为自己辩解:“儿臣虽然没有去过百越之地,但是儿臣查阅过典籍,百越潮湿炎热,地形复杂,遍布瘴气,秦军从未远征如此远的地方,万一粮草不济......”
“扶苏,你的目光太浅短了。”嬴政缓缓站起身,转身背对着扶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谁曾一统六国,百越虽远,但还没有大秦的铁骑到不了的地方,百越,可以在昔日楚王的眼皮下作乱,但是,绝不容许在朕的大秦边境上出现。”
扶苏执拗的说道:“那天下的百姓呢?他们以为父皇一统后,天下便不再有战争,终于盼来了不再打仗的日子,不过两年,父皇的铁骑又要踏出咸阳城!”
“扶苏!”
“父皇问过他们吗?!问过那些即将出征的秦军了吗!?”
“退下去!”
“父皇!”
“退下去!!”
大殿之上,嬴政失神的看着扶苏之前的位置,扶苏在这里质疑他,他远征百越在扶苏的眼中,竟然是一场好大喜功的战事,真是愚昧,真是浅显。
嬴政缓步走下御座,来到一把剑的前面,良久,才缓缓的说道:“这世上竟然再无一人知我。”
嬴政摸着剑道:“百越之地,从来不是蛮夷之地,那里犀牛角、象牙、翡翠、珠玑这些大秦的子民从未见过。你还记得吗,那年朕同你被水匪拦路,向朕要过水路钱,他说这水是他们百越人的水,这路是他们百越人的路,我们坐船过,就要给他们钱。那时,朕就说过,待朕一统六国后,朕就灭了百越,自此这水是大秦的水,这路是大秦的路,但朕不会让朕的子民交一个铜板。”
他的语气里似乎还带着一丝委屈“扶苏一连数日顶撞朕,他说朕劳民伤财,说朕不恤民情,说朕好大喜功,但朕哪一点是为了朕自己,百越一旦归入大秦,朕就会下令修建灵渠,百越的水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向大秦,干旱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何况南征大约五分之一是秦兵,其余多是六国的降兵,朕留他们的性命,是因为他们亦可以为朕所用,这次就是他们向朕证明的机会。”
对面的那把剑安静的听着他的诉说,却再也没有回答,年少时将自己的雄心壮志还有人可以诉说,如今愿意听他诉说的人早已不在身边,咸阳宫的大殿,只剩他一人。
这时,蒙恬在外求见,嬴政将剑放回原处,宣蒙恬进殿。
“陛下,末将愿意南征百越,扬我大秦的国威。”
“百越之地,倒也用不着蒙将军。”
蒙恬却说出与扶苏相似的话:“可百越炎热对秦兵影响不容小觑,再加之地形复杂,遍布瘴气,而秦军从未远征如此远的地方,万一粮草不济,水土不服,瘟疫四起,军心一旦涣散,这场百越之战对秦军非常不利。”
但嬴政却并将蒙恬担忧的问题放在眼中,他对能够一统六国的秦军的作战能力非常有信心:“蒙恬,你对朕南征百越有何看法?”
“末将是陛下的臣子,臣子要做的只有服从陛下的命令,只问结果,不问缘由。”
嬴政又想起了扶苏,冷哼一声:“你倒是忠心。”
赵高一回府,赵好就殷勤的迎上来打探:“阿爹,这次不是先生南征百越吧?”
赵高享受着赵好难得一次的按摩肩膀,听到这个问题,眉头皱起来:“这个时候才想起阿爹?”
“才没有啊,阿爹最近老是早出晚归的,阿好也很挂念阿爹的身体啊。”
“是么?”赵高才不相信赵好的甜言蜜语。
“阿爹,你就告诉我嘛?这次是不是先生?”赵好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撒娇。
“阿好啊,阿爹同你说了多少次了,”赵高不得不再次重复道:“蒙恬将军的事,你少往里面掺和。”
“我能掺和什么啊?陛下让先生出征,我说不去,先生就能不去的嘛?”
“既然知道,那你还打听什么!”
“我......我这不是担心吗?”
“担心?”赵高将扯住自己袖口的手掰开:“你家先生倒是想去,可陛下给否了。”
赵好闻言大喜,直呼:“陛下可太英明了......”
赵高却不屑的说道:“这对于你家先生,可不是个好消息。”
赵好疑惑的问道:“阿爹,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