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今天开始营业 > 第23章 腾空出世

第23章 腾空出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Delay以新专辑的首波主打歌《摇滚不摇滚》出场。

这是辑中最后一首完成的作品,也是目前宋聿磨词时间最久的一首。

四个人能凑在一起,彼此对摇滚乐的想法都相似,这一点在他们共同创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Delay还是“无名”时,宋聿就想写一首关于他们的摇滚理想和信仰的歌,陈燮林事件后,这种感受愈发强烈。起初他无法洞悉这种迫切渴望的缘由,后来被陈燮林的数学逻辑点醒 —— 当你喜欢并热爱一项事物,了解他是不够的,你要去了解他本身。

知其来,方有所往。

所以,那个夏天,他们不仅参加了比赛,遇见了Sonic,也从他们喜欢的乐队开始,去了解和挖掘摇滚乐的前世今生。

《摇滚不摇滚》的曲和半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后半首词,宋聿写了小半年没写出来,直到正月初一,几个人去了“黄金时代”,又回到他们最初的“录音室”,宋聿对自己恍然一笑。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标杆和症结,时而濒临崩溃时而又满怀希望,渴望自由,渴望理解.有些感受总是没有来由的,虚无而又真实,疯癫而又理智 。

他们绕了一大圈,差点把他们自己给漏下了。

Delay认为的摇滚是什么?

是生命,是他们自己。

Sonic作为资源本体,在Delay第一张创作专辑发布会上送上来自自家公司大小十八位艺人的祝贺与祝愿。

作为Delay的“伯乐”,吴虞以专辑策划人的身份出现,谈及Delay第一张专辑的策划背景和亮点,他说:“不要小瞧Delay乐队,他们虽然只有十四岁,但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乐队,你在这张专辑听到的每一个声音和音符,都是由他们四个独立完成。当你听完这张专辑,就会明白,他们的音乐,有一种只可意会的魔力。”

专辑制作完成后,Sonic做了业内的评估会,很多专业的音乐制作人可惊可愕,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十四岁的乐队做出来的音乐,最后以“delay的音乐,了不得”,作为评价。

发布会未设置粉丝游戏环节,在媒体提问前,Delay演绎了专辑中的第二、三主打歌,《神明》和《初生》。

与《初生》旋律漂亮,歌词简单准确有力量不同,《神明》作为专辑里唯一一首全员联合作曲,宋聿作词的歌,集赛博朋克、佛教元素和神秘主义于一体。

尽管曲子玩得很花,但《神明》的词,与这歌名一样,哲学精悍得像是出自老手。

“凡人百年不过一晃

凡生所谓皆为虚妄”

开头两句词直射现场人员心脏 —— 未免对人生的看法太通透了。

从各媒体的现场反应来看,Delay的腾空出世并非空穴来头,确实让他们眼前一亮。

当然,即使提前被Sonic通知了采访环节不得过问与专辑无关的问题,可Delay实在激起了媒体人的好奇,职业敏感性告诉他们,Delay会不会红尚未可知,但明天的头条有了。

采访镜头前,主唱总是乐队中最受瞩目的一个,Delay也不意外,多数的镜头和话筒都对准了宋聿。

面对众采,Delay四平八稳地跟各位媒体朋友打了招呼。

尚未听过专辑所有曲目的娱乐媒体们,似乎都没打算让几位小朋友有喘息的时间,串通好似的接连发文,舌锋如火。

“作为目前华语年龄最小的乐队,你们有什么目标吗?”

“在专辑创作中,队员之间会有矛盾和争吵吗?”

……

“作为平均年纪只有十四岁的乐队,你们的作词作曲的灵感都来自哪里?有没有跟相关老师取过经?”

……

“《初生》作为你们出道前为比赛创作的歌曲,这次放在专辑里,编曲和歌词方面有没有进行一些修改?”

“《神明》这首歌的元素很复杂,会不会担心市场不接受?”

“作为你们的第一主打曲,会不会担心《摇滚不摇滚》里的用词得罪很多摇滚前辈?”

长枪短炮下,Delay的回答比提问更尖锐和狂妄。

胡宇说:“Delay的目标是做华语最牛逼的乐队。”

也说,“Delay有我在,想要争吵有不可能!”

……

“Delay的灵感基于底层逻辑的感受和想法。”陈燮林回答,“签约的时候,虞哥对我们只有一个要求 —— 用最好的录音设备做出最Delay的原创摇滚作品。”

……

“没有。”段潇难得开口,“他不是为了比赛写的。”

“如果就因为市场不认可,没有市场度就不做我们的音乐,那就不会有这一张专辑。《神明》想传达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期许自己不要变成那样的人——在生活中遭逢挫折和困难的傍徨,却鼓励别人一定要积极乐观去面对。伤心的时候可以哭,坚持不了了也可以选择放弃,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宋聿举止自若,口吻内含不可一世的坚定,“至于《摇滚不摇滚》里的词会不会引人不满,我想说,Delay非常相信,我们的音乐,你就算不喜欢,你也会佩服。”

宋聿的最后一句话,曾在一段时间里引发不少来自其他乐队的嘲讽,笑他们是穿着大人西装的小丑。

可时间会证明一切。

后来人们发现,他们不是狂妄,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他们敢于说出这句话的前提,无关年少无知,他们每个人都有天赋且超乎努力,但比之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拥有非常强有力的配得感。

这是东亚大多数小孩都非常稀缺的一种信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