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上午,可太阳高照,人群亦极为拥挤闷热。
平安挤在其中,只想喝上一碗冰冰凉凉的美味饮子解解暑。
果不其然,方娘子的豆腐脑生意比她的要紧俏许多,早早便卖完离去。
不过,等到临近饭点,她的生意亦逐渐起来。
纵使无人搭话,平安也开始用油慢慢煎炸起鱼丸来。
她今日做的鱼丸,虽不过寸余宽度,但用料扎实,颗颗圆润精致,经得铁锅与薄油的高温炙烤,雪白的鱼丸瞬间裹上一层金黄漂亮的虎皮,散发出幽幽荤香来。
许多看热闹的人,多的是午间不愿回家的。
这会众人闻着这诱人的焦香,又看她还在上边撒上香料与酱汁,自个吃得津津有味。
一时间,众人也不由馋得暗吞口水。
平安笑着咽下最后一口鱼丸,吆喝道:“好吃又便宜的鱼丸了,一文钱一粒,两文钱三粒了。”
听她这价格也不贵,许多被这香味香迷糊的孩子纷纷闹着要买。
许多大人自己不舍得吃,可一年难得出来消费几次,见孩子哭闹,也只好心疼地掏出铜板买上一两文钱的尝尝味。
当然,最后吃这鱼丸的人,除了小孩,还有大人。
这金黄鱼丸一入口,便瞬间惊艳他们的味蕾。
鱼肉外焦里嫩,肉质细嫩弹韧,却不失鲜香水嫩。咬上一口,浓郁的焦香、油香与鱼鲜自带的鲜香在唇齿间交融碰撞,散发出独特的咸鲜滋味。
鲜,真鲜!
不少手中宽绰的人尝了味,立马朝平安唤道:“再给我来两文的!”
时人皆爱起哄凑热闹,见有人如此看好这鱼丸味道,便也一拥而上,想要试个味道。
平安的生意这才慢慢好转。
“我在档口卖鱼,这鱼丸档口也有卖,十二文一斤,够吃上好久。”
“是的,是的,我是月河村的。”
平安一边下鱼丸用长筷慢慢拨弄,一边回答众人的提问。
等她擦了把汗歇气,却见他们村那艘睚眦大傩龙舟这会已停至桥边码头。说是龙舟,但谁也不敢用龙首做船头,只得退而求其次,用了龙九子图案彩绘在船首。
平安正搜寻着木头的身影,眼睛已被人从身后捂住。
熟悉的声音俏皮传来:“猜猜我是谁?”
平安粲然一笑,答道:“猜不到,怕不是哪里来的登徒子?”
“娘子!”
眼前恢复光亮,身后传来木头的跺脚哀叹。
平安转身,用竹签戳着鱼丸送入他口中。
“怎么,村里准备休息了?”
“是。”木头嚼着鱼丸囫囵应是,他指着码头边搭建的茅草棚,小声叹道,“还是娘子你做的饭香,我心中想你得紧,三俩下扒完就上来找你了。”
“可吃饱了?”平安小心翻拌着锅中的鱼丸,又替他叉上一串。
“娘子做的东西,我怎么吃也吃不饱。”木头接过鱼丸,笑得谄媚。
“就嘴贫。”
他几口吃完鱼丸,便夺过平安手中长筷:“娘子你先歇着吃点东西,我来给你煎。”
平安也未推辞,从推车旁取出她早就备好的槐叶冷淘,再从罐中取出酱汁开始搅拌。
如今天热了起来,她午食也不想吃热的,这道清凉爽口的槐叶冷淘吃着正正好。
他们这做槐叶冷淘,有好几种做法。
有将面团揉搓出麦麸,用澄清的粉浆上蒸屉过水,蒸出轻薄略透,颇有韧性的面皮的。
还有将早稻粳米磨成浆,入碱水,重复前述蒸制步骤,出来的米皮亦柔韧香软,色泽翠绿。
平安今日做的,便是第三种,最为简单便捷。
早上出门前,她便采来尚带着露珠的槐叶枝,里面的槐花去梗浸泡,与面粉鸡蛋拌匀,煎成了几个香气扑鼻,软糯适中的槐花饼。
而枝丫上最嫩的槐叶,则被她捣碎挤出翠绿的汁液,混合进面粉之中,灰白的面粉遇汁瞬间变成翠绿的棉絮。
待面粉揉搓均匀,醒发成光滑的嫩绿色面团。
平安便将它擀成薄片,切成半指宽的细缕。
再撒上油上锅蒸制,蒸熟的翠缕色泽依旧,清澈不黏团。
只需在食用时拌上香喷喷的葱油、蒜水、香醋与香油,再加上些嫩绿的脆甜青瓜丝做辅,那酸辣爽口的滋味,在这炽热的夏日,比肉还要香。
平安留了一些在家中给爷爷,剩下一半则被她带来镇上。
她一边拌,身侧的木头一边回首,待她看过去,他又立马收回视线,只低头盯着锅中的鱼丸。
说起来,木头今日的确还未吃过。
平安心下犹疑,她只带了一双筷子出来。转念一想,竹签倒是有多的。
将这大碗冷淘搅拌均匀,平安瞥了眼木头,见他这会亦抬眸望来,眸中尽是涟涟水汽。
虽他未明说,但平安也不好装未看见。
她指着竹罐问道:“要不,你拿竹签吃几口尝尝味?”
“这?”木头闻言,犹疑地扫视四周,待见得碗中那青绿爽口的冷淘,也不禁暗咽口水。
“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