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淮还是上了北大官网的喜报。
国人骨子中对学习的重视,清北自带流量和光环,媒体和营销号自不会错过这个热点,尤其叶淮的年龄和履历都堪称传奇。
官媒的采访用语还算矜持客观,自媒体无疑更吸引眼球。
“陶哲轩震惊的少年天才,他破解数学界困扰数十年的难题。”
“大一新生解决世界数学难题,有望成为下一个丘成桐。”
“16岁IMO满分,17岁解决世界难题,他的智商有多高。”
叶淮出名了。
他甚至接到了一档号称学霸益智综艺的邀请。
“不用谢谢。”
电话那边还想劝,表示愿意提高出场费,叶淮说完直接挂断了。
见他挂断电话,前桌班长才转过头双手呈上一本书。
“叶神能给我签个名吗?”
班长拿的是一本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复变函数与积分变化》,大二会上的专业核心课,也是号称会挂至少一半人的一门课。
数学作为各大学科鄙视链的顶端,最是离不开天赋。
北大数院已经是集合了全国最聪明的头脑,但经历过本科的摧残后,很多都会绝望地投入金融或计算机的怀抱。
外界传闻北大数院流传着一句话,每年都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数学满分高考状元报考北大数学,最后哭死转专业。
这话虽然偏颇,却也证明了北大数学的含金量。
班长是集训队的熟人,在大一就准备了大二的课本,也是外人眼中的学霸。
*
叶淮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时,萧凝也走上高中数学竞赛的预赛考场。
预赛难度不高,考试题目大致与高考压轴题难度差不多或稍微高上一些,毕竟是起筛选作用。
一些没走竞赛,但数学上有天赋的普通高考生也会参加,但通常是高二的时候,这时候有些学校已经将高中数学课程讲完,这些人还是有机会混到复赛的。
不过到了复赛,题目难度会再度提升,涉及到大学数学的知识,没准备的学生就很难再通过了。
竞赛这条路窄,若非某科目天赋过人,性价不如高考。往年就有竞赛生发挥失常,复赛只拿到了省三,985降分都很难,只能临时备战高考。
萧凝在竞赛班过去的半年多时间,寒假又是加训,高中数学知识已经学过一遍,学到了拓展内容,预赛自然不在话下。
考场上,想到叶淮师兄还在百忙之中为数竞群的她们加油,萧凝如有神助。
“师兄都在顶刊上发表论文了,我不能丢脸。”萧凝想。
萧凝看过这篇论文,有几个点没弄懂,预赛时间刚好与伯克利的学术会议时间撞了,她没时间请教。
萧凝也不太想耽误师兄的时间。
叶淮拿到了最佳报告人的奖项,她猜伯克利的会议外网上可能会有视频,打算先看视频学一学。
预赛一结束,萧凝就去搜了。
视频是有,但PPT内容太简单,而白板上内容有点模糊,收音也不好,英文听起来有些困难。
萧凝弄懂了80%,剩下一点抓心挠肝。
犹豫了两天,萧凝想着论文,刷题效率都变低了,终于决定开口问。
*
叶淮不意外萧凝的疑问。
前世萧凝与原主合作的达芬-舍费尔猜想就是数论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问题,后来两人分手,原主仍是在数论领域深耕,萧凝则在硕士阶段转向泛函分析方向。
萧凝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数据敏感度都很优秀,这也难怪她能看懂叶淮的这篇论文。
正因为懂,萧凝更崇拜师兄了。
“师兄你是不是要毕业了?”萧凝发了个痛哭的表情包,“我们还有机会做校友吗?”
《数学年刊》发过文章,莫说本科毕业,博士毕业都绰绰有余了。
叶淮回了个摸摸头的表情包。
“明年毕业。”
萧凝的表情包再次大哭,“也就是我明年报送也来不及了!”
“师妹看来学得不错,期待明年你IMO夺冠。”
萧凝谦虚道:“还是先定一个小目标,进冬令营!”
叶淮含笑看着手机,数竞上的成就显然给了萧凝信心。
心态培养亦是需要正反馈,想来萧凝该不会因心态在考场失误。
“本科毕业我会在北大读研,等你做我师妹。”
萧凝心中一震,紧迫感更强了,依师兄两年本科的速度,一个研究生大概一年就毕业了。
“师兄平时都读什么书,能给我推荐几本吗?”萧凝攥拳,心想明年一定要保送。
*
得益于寒假的兼职,一中的数竞老师没把他踢出群,叶淮清楚萧凝的学习进度。
H省不是竞赛强省,一中也不是竞赛强校,若非出了原主一个天才后,加大对竞赛的重视度,一中竞赛老师更少。
前世也因为教育水平的差距,萧凝不像原主早早展露数学上的天赋,父母又支持了解,所以起步晚,基础弱,这才在冬令营折戟沉沙。
如今有了叶淮这个“前辈”的经验,一中竞赛老师已经无法辅导萧凝了。
“来找我就是要书单。”叶淮玩笑道。
话虽如此,叶淮还是给她整理了一份。
“你对数论感兴趣可以深挖一下,数论也是CMO决赛常考的题目。”叶淮道。
“等师兄回来我请你吃饭!”
萧凝又回了个“点赞”的表情包。
叶淮看着表情包笑了笑,抬头发现舍友正用惊异的眼神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