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风闻声跪下,听着陛下为他论功行赏。
萧安先赏了金银珠宝锦罗绸缎,再赐了一座安都府邸,加衔“猛吾将军”,最后赐其蟒袍,这是对武将沈长风的恩赐和荣誉的象征。
什么都送了,就是没有明确的加官进爵,但沈长风欣然接受了,他脊背挺直,阳光爽朗,执着笏板,再次揖礼接赏:
“卑职沈长风,多谢陛下厚爱!”
沈长风的声音干净爽朗,有着少年时代的独特嗓音,每一次听,都能感觉到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阳光、期望。
这给了萧安一种反差,战场厮杀多年的人,身上应该累积了很重的杀气,但此刻眼下的沈长风,看着却没有多少杀伐之气。转念一想,也许是这身绯红官袍收敛了他的气势吧,如今看着,倒是极像个有模有样儿的公子哥儿。
萧安没说话,沈长风在等,但他并没等到萧安的再度开口,他便以为自己的赏领完了,所以准备揖礼入列。
这时萧安却叫住了他:“沈卿留步。”
沈长风眸光微亮,他回正身体,略过手中笏沿偷偷瞧了眼萧安,就是这么偷偷地看了一眼,都能瞬间激起他脑海里的淫.荡梦境,吓得他赶紧又垂了下去。
心想完了完了,这以后是没办法直视萧安了。
可是不看萧安他心里又难受,想了想,那就缓过这段时间再说吧,反正只是一场梦,时间久了,自然就忘记了。
萧安睫毛微不可见地动了动,才下定决心说:“沈卿常年戍守边关,所领军队从无败绩,更是以一万之众击退蛮夷10万大军,立下赫赫战功。”
还在神游梦境的沈长风突然听到现实的萧安清冷的声音,梦境“咔嚓”一声破碎,回到了现实。
“10年时间,大周边关日趋稳定,沈卿功不可没,大周百姓称沈卿为北境战神,少年英雄,实乃当之无愧,朕心甚慰,便赐沈卿丹书铁券一份,以振百军。”
丹书铁券是免死金牌,基本获得过的人都是开国功臣,是皇帝给予功臣的最高荣誉和特权。
此话一出,文武大臣皆抬了眼,手中笏板皆有微动,倍感意外,部分文臣认为是意外之灾,部分武臣认为是意外之喜。
首辅高仁怀也没料到皇帝会给予沈长风这样的赏赐,本来其父沈阔兵权在手,拥兵百万,已经可以说是权势滔天,再加上沈家民间声望又高,再赐其子一个免死金牌,那将来有一天沈家逼宫造反,自立为王,都可以说是得到了提点、是顺应天意!
首辅有些站不住了,他是想出列周旋一下的,但哪知沈长风速度之快,已经在开口拒绝的路上了。
“卑职受之有愧,多谢陛下赏赐!”
一众文武大臣:“………………”
还以为沈长风是要拒绝,结果话锋一转,欣然接受了。
萧安哪里看不出底下一众文武心思,但沈长风很上道,没有拒绝,那接下来的话他就不好拒绝了。
于是他再次和颜悦色,望向沈长风,违心地说:“朕与沈卿幼年相识,常常一起习武,沈卿那时便已身手了得,朕很是钦佩。”
听到此,沈长风低垂的眼眸露出了笑,像是终于听到了他爱听的话,想抬眸看萧安,又不敢看太多,余光便见萧安又看向了沈阔。
“父皇钦定沈大将军教导朕之武术,本以为朕可以一直得到大将军的指导,终有一日或能率军亲征,鼓舞士气。不曾想只与大将军学习了2年,大将军便再度启程,去往了北境。”
他略显惋惜地叹了口气,将手把在旁座扶手上,继续诚挚地说:“这一去便是10年,北境乃边陲重地,如今蛮夷已退,边陲稳定,朕想微补当年遗憾,”他微微停顿,又看向了沈长风,“也请沈卿多留些时日,指导一二,沈卿可愿?”
懂得都懂,大家都不说话。
武臣这边个个垂着脑袋,听到最后的话,三排3列的沈青(沈重大儿子)和四排2列的沈阶(沈重二儿子)当即皱眉,正欲出列,便又听见沈长风更加欣然地接受了。
“能得陛下挂念,是卑职之福,能为陛下排忧解难,是卑职的荣幸;”沈长风手执笏板,再次抬首越过笏顶,看向萧安,这次,他真心实意地对视,虚幻的梦境也侵袭不了他的理智了:
“倘若陛下需要,卑职愿伴君左右,只望陛下莫要嫌弃。”
萧安看沈长风眼底敞亮,嘴角带笑,并无怨言;倒是微不可见地松了口气,留他在安都,算是成功一半了,这个时候不能冷脸,因此他也莞尔一笑。
那双狐狸眼一笑就有种万物生花的感觉,又把沈长风看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