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必要告诉你吗?”沈文礼有些不爽,没想到方淮这么没有边界感。
“得,我就是个啥都不知道,白打工的呗!”方淮倒也没在意,自顾自往前走,“走吧,去发射台,加紧干活!”
监测站位置在地下层西北角,平时是用来监测地表活动,预测是否有地质灾害等风险。
而发射台就位于监测站之内,刚建立之初,发射台就因为频率不稳,时时出故障,后面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维修,便也搁置一旁废用了,以至于时间一久,大家都忘了还有这样一套设备。
“怎么样,方大物理学家,能修好吗?”沈文礼问道。
方淮没理她,似乎对这发射台很感兴趣,自顾自地对着机器研究了起来。
沈文礼一看,这机器的东西自己也不懂,好像没什么自己的事情了,便说:“那您先忙,有结果了再告诉我啊!”
说完便转身离开,她现在还关心的一件事,便是自己推行建立的病历系统。
电脑倒是在诊室里挨个安置好了,但系统的建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她这是什么意思?她是要让我们搞什么病历系统?”
沈文礼刚到诊所门口,便听见有人大声嚷道。
等到沈文礼进去的时候,大家都暂时闭嘴了。
“有什么意见就直接提,我喜欢有话直说,但如果是阻止我推进病历系统的建立,那就免谈。”沈文礼说话声音不大,但掷地有声。
“但是沈医生,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怎么弄啊?”
“没关系,这个可以慢慢学,但你们必须要有建立病人病历信息的思维,这也是方便我们掌握每一位病人病情的基础。”
“这你说得倒是轻巧……”那人说话声音越来越小。
“既然要工作,那就不能是来混日子的,更何况还是作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如果有谁不愿意的,可以现在就离开诊所。”
此话一出,大家都不敢说话了,默默回到各自位置上捣鼓电脑了。
新的病历系统并不完备,地下层的计算机技术员也只是学到一些皮毛,能简单搭建一个系统,但时不时出现卡系统的情况。
沈文礼没有办法,毕竟是她自己不熟悉的活,只能好说歹说让技术师们多多测试,总归整出来第一个能用的病历系统。
医生们从开始的不情不愿,到现在也是彻底接受了书写病历的习惯。
似乎一切都开始步入了正规,另一边,发射台的事情,方淮也在加紧修复中。
“进展怎么样,发射台的事情,方大物理学家?”沈文礼每次在食堂见到方淮,都会去问一遍。
不知道问了多少遍,直到有一天,方淮终于不再躲躲闪闪,给出了准信。
以至于沈文礼回答完:“知道了,你继续加油”之后才猛然反应过来,“什么?!你说你成功了?”
“不然呢?以我这水平,肯定轻轻松松的事情。”方淮扒拉着碗里的饭菜。
“那你还在这扒什么扒!快带我去看看啊!”沈文礼抓着方淮的手就直冲出了食堂。
“等会等会!我还没吃完……餐盘还没有……”方淮都没来得及说完,就被拽出了食堂,直往监测站而去。
前往监测站的路,沈文礼在这几天里已经走了很多遍。
很快,监测站内,发射台的门被打开,里面的灯一盏盏自动亮起。
沈文礼有些激动,深吸了一口气,才大踏步往发射台走去。
古早的发射台充满了年代的气息,就像是一台能与过往对话的故人,让人觉得亲切又安宁。
方淮上前一步,打开了发射台的总开关,整个巨大的机器便缓慢响起一阵轰鸣的声音,就像是沉睡的神兽开始苏醒。
“怎么这么吵?”沈文礼忍不住问道,脸上充满了疑惑。
“这只是启动的声音大点,谁还没有个小脾气呢?是吧。”方淮说着,还拍了拍发射台的面控板。
沈文礼:“除了开机,那你知道接下来怎么操作吗?”
方淮:“操作什么?”
沈文礼扶额:“操作如何发射信号到宇宙中。”
方淮:“那发射不了。”
沈文礼:“啊?发射不了?你不是说能用的吗?
方淮:“对啊,它是能用啊,这不就开机了吗?”
沈文礼:“……”
方淮:“喂!你别走啊!逗你玩的!”
沈文礼转头就走,她实在没空搭理方淮。
方淮:“回来!你这人,气性咋这么大!开个玩笑都不行吗?我去给你开还不行吗?”
沈文礼停下了脚步,忍住不去骂他。
回过头,只见方淮“噼里啪啦”又按了几个按钮,整个机器又开始启动起来。
沈文礼走了过去,看到屏幕上出现了忽闪忽闪的曲线波动:“这是什么意思?”
方淮:“这是接收调频,我们在发送信息前,发射台是需要先调试好接收频率的。”
沈文礼:“大概就是老式收音机原理吧。”
方淮点头:“差不多,只不过这是要接受宇宙的信号,所以发射台,不管是发射频率还是接收频率,都会比普通的通信频率高出很多倍。”
沈文礼:“虽然我不了解物理,但这种通信频率会对我们的生命造成损伤吗?”
方淮皱眉:“有可能,所以如果确定要发送信号,一定要先保证人员安全。”
沈文礼:“那还需要多久可以调试成功?”
方淮:“很快了,这个发射台没有想象中那么破旧。”
沈文礼:“好,那我尽快和楼长商量发射时机。”
说完,沈文礼就找陈开明简单说了发射台的事情,方淮也传了相关信息给他。
地下层中没有秘密,发射台即将重启,并有可能借此联系上新人类的消息,瞬间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一时间,大家都在讨论这场信息的发送,是否会改变整个地下层居民的命运。
另一边,沈文礼开始自己撰写医疗文书,她翻看了地下层为数不多的诊疗手册,很多东西并不完善。
将自己前几年在临床上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一一梳理整理成文字,对沈文礼来说并不算太难。
不同于循规蹈矩的医疗课本,她写出来的更多的是自己临床经验的感悟和实际诊疗操作中实实在在会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