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启将童母、妹妹、厨娘及她的女儿小花,一起安置在宿舍楼二楼,而他、继本叔还有学生们则住在一楼。楼层之间用一个木门隔开,作为遮挡,互不打扰。
王厨娘眼皮活,上来就帮忙接过了童母手中的东西,帮忙搀扶着。
几个人拎着包,进入干净的宿舍楼内。
小花仰起头悄声询问自己的母亲。
“娘,这就是我们以后住的地方了吗?好漂亮啊。”
童继本和王厨娘等人,望着四周,难掩震惊。
他们都算是见过市面的人,原本王厨娘是给五品之家的官员做的饭,而童继本随军时,更是王府也闯过几遭,但两人均未见过如此漂亮的住所。
澄净得琉璃窗,光滑无比的地板,明明是冬日,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任何烟碳,可屋内却暖洋洋,如同春夏!床铺平整崭新,水龙头一拧开,便能够自动出水 ,冷热交替,这究竟是什么神仙洞府啊?
童母忍不住拉紧了自家儿子的手,压低声音问道,“这便是你师父要你暂时管理的书院?也太……”
太奢华了吧?
童启笑而不语,任由各自猜测,消化着情绪,将钥匙一一分配给众人,重点说了一下几人的职责事务,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后,便任由他们自由摸索起来。
马上就要开学了,他的教案还没有准备。
线上文献数据库,靠着这几日“拜师故事”的余温,已渐渐攒够了声望值,可浩瀚如烟海一般的资料库,从哪一本书开始讲起,便成了新的问题。
他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先简单捋出一个框架来。
几个学生已经考过几次童生,所以启蒙书籍是暂时不需要了,倒是四书五经、三传三史、诗词韵律之类的可以再系统的带着整理一遍;律法案例,随着后期讲策论的时候慢慢引入也可以;农桑镓作,偶然可以带着体验一番,剩下的便是体能锻炼、社会实践等,见招拆招,能塞再塞。
童启打算先按照习惯,从论语开始,重新给大家打基础,那么,东汉何晏的《论语注疏》、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以及刘宝楠先生的《论语正义》便成为了首要参考目标,剩下的,则按照自己能想起来的,有什么说什么好了。
他比对着资料库里的内容,认真的做着教案,边学习边批注,密密麻麻整理出了几大页,直到半夜才算结束。
第二日,几个学生家长天还未亮,便起来给自家儿子收拾起东西来。
虽然刚得知住校的消息时,他们十分不解,但被那校服和钥匙震住之后,便纷纷没了反对的勇气。
住校就住校吧,反正还能更专注的读书。
至于为什么不能用小厮,为什么不能随意探视,为什么一个月只能休三次?既然书院都规定了,肯定就是有原因呗,遵守便是了。
没错,就是这么能进能退。
几个少年郎穿上校服,系上发带,那叫一个仪表堂堂,玉树临风,走在路上,回头率更是极高。
一眼便能望出来和寻常私塾的不同之处。
刘卜温和汪启元凑在一个车厢里闲聊着。
双方家里其实并不太熟,自双双进入华夏书院之后,走动反倒是频繁了起来。
“这衣服是真的保暖又柔和,比丝绸还好穿。你们家研究出来是什么料子了吗?”
“不确定,有点像是南边的吉贝,听说产量极少,价格很贵。就是我爹,也只是听闻,并没见过。”
“嚯,你说这书院山长,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连这么珍贵的东西都不放在眼里,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给咱们做衣服?”
“是校服。”汪启元纠正道,“你没听说吗,只要是书院的学生,都有。我感觉在他们眼里,这东西好像并不算什么值钱的物件,不过也有可能是重视咱们,反正我挺喜欢的。光是这一身衣服价值就远超过那五两银子的学费了,足见这书院并不是单纯图钱,而是认认真真想教好学生。”
“是极,我也感觉,能花费这么多钱建造那样一所书院的,不像是什么沽名钓誉的人。”
孩子们暗地里谈论着,两位家长将他们亲自送进宿舍楼,也跟着再次感叹了一波。
他们深感惊奇的摸了摸那发热的暖气片,屋外三月正是寒冷的时候,可屋内却如同春夏。
“你见过这样的神迹吗?”
汪家家主偷摸问向一旁的刘家家主。
“没有,别说咱们这里,便是开封,也没有这样的。”
他们惊叹于那干净的厕所和洗漱台,更惊叹于那漂亮光滑不知何种材质的地板砖,原本的担忧,也渐渐变成了艳羡。
好小子,这要是他们当年学习的时候能有这种条件,早就高中了,何至于用得着苦兮兮的等着下一代来光宗耀祖?
连刘家汪家如此有钱,都这样想,更何况几位农家子的家长们?
他们更是连脚都不敢踏入,只站在门口惶惶恐恐,不断感激着。
看着父母的卑微怯弱,常仕进和杨舟万心中忍不住一酸,也彻底明白了童启那句,‘不努力,便愧对于如此好的学习环境’的说法。
几个学生铺好床之后,迅速进入教学楼,准备上课,而童启的系统也恰时发布了两个任务。
【叮,主线任务-教学:请为你的学生们讲述第一堂课,并得到几位学生崇拜的目光吧!
成功:奖励抽奖一次
失败:物理抹杀】
【叮,主线任务-扬名:请邀请一位伊川县知名人物前来参加两日后的开学典礼吧!
成功:奖励抽奖一次
失败:物理抹杀】
睡眼惺忪的童启:……
能不能别总是把物理抹杀挂嘴边上?吓得我瞬间瞌睡都没有了好不好!
压力山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