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李郁神情微动。
“安心”说完她又问道:“李郁,当时你初见我说的三番五次的术士是?”
李郁听闻神情有些惭愧,他语气带着歉意道:“当时除归者外,另有三位术士称可让我提条件,只需要我自愿与他们回去。”
“但我当时放心不下这边的渔家,并未答应。”
李郁疑惑道:“后来一直想逼我现身,但我并未出现,不知为什么后来就不了了之。”
听闻他的描述姜溯神情凝重,看着面前的“人影”姜溯道:“先送你归乡”
李郁拱手姿势恭敬:“是,全听归者所言。”两人身影消失在海面之上。
密林深处,悠扬古老的钟声响在耳边,道观门前,姜溯穿着黑色里衣外罩一袭墨绿色泛着流光的罩衫,
头发用根墨绿色发簪挽着发丝,带着浅绿色的面纱,腰间挂着一枚血红色的铃铛,站在道观门前等着道童去确认自己的消息。
“贵客,魂归来兮?”
身穿道袍的长者,行色匆匆神色略显憔悴,还未到门边声音已经传来。
看着来人姜溯淡淡回道:“归乡”。
门边的人听到她的回复躬身行了个大礼,拱手示意姜溯,随即转身向着观里走去。
收敛身上的气息,姜溯不紧不慢的跟在他身后。
进去后便是道观的前院,前院是供奉的地方,走了些许时辰才走到观里居住地方。
姜溯在道长身后扫视着周围布局,这时前面的道长开口语气恭敬询问道:
“归者,怎么不见“郁儿”。”
听传闻说,归者会带着尸身一起,没见到“郁儿”他担心开口。
“需等片刻。”
听到“郁儿”无事,道长加快脚步,拿出钥匙边打开锁着的房门,边说:“已经按照归者吩咐准备好。”
姜溯淡然点头,“道长止步”。说完进入房中布下隔绝番在房中。
视线看到准备好的香烛和正对着西南方向的黑色棺材,她走到一旁的水盆旁净了手。
走到供奉处,姜溯起身左手的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之内,掐右手子纹,她的右手大拇指趋于左手的下面,掐住午纹,
向着前方双手自上而下配合着躬身拜了三下,随后燃起三根香放在城隍象前。
道长守在门外站一动不动,神色凝重。
归者规矩,需三位城隍大人查验逝者的生平功绩和德行亏损。若是功德加身则此次委托当以圆满。
若是品德有亏,作恶多端,则会坠入十八层幽冥,受惩戒后方能转世,转世则会成为畜生道,且委托人同罪。
屋里城隍像前姜溯凝神看着面前得三根香,最中间的香则是代表总城隍大人,左边是此地域城隍,右侧则是其他地区城隍并不透露身份。
三根香迅速燃尽,姜溯顺着燃气的白烟抬头向面前的空中看去,白烟缭绕汇聚成一个个字。
“李郁,逝于年岁二十,为救南海明螺村全村而死。”
“十四岁参军,在军中英勇卓绝,战绩斐然。”
“十七岁时任命南海巡查使,为渔民与朝廷上书为减轻赋税,朝廷不予,数次据理力争,上书通过。”
“十九岁时上书朝廷海匪猖獗,朝廷坐视不理,为沿海百姓,亲自上阵解决南海海匪,南海太平。”
“德行有亏之事,无。”
城隍冥令,记载生前功德和德行有亏之事,细枝末节的并未算上。
也难怪李郁死后在南海身上阴气如此之重,神志却清醒一直并未被阴差带走,原是功德圆满值如此高。
城隍像前的三根香快速燃尽,三位城隍都没异议。姜溯手里拿着一个卷轴,对着李郁道:
“李郁,你身上功德圆满值可为在世功德短命之人续命,若你愿意签订冥令,城隍会庇佑你的家人。”
李郁感激着点头,身上金光浮现,姜溯手上城隍冥令已签订。
“挑选之人近日选出,届时你来考察。”
说完此话,姜溯转身回望:“可有话留。”
李郁神色悲怆的摇了摇头,看着门边身影,“只是再次徒添伤悲。”
姜溯打开房门出来对着等候的道长道:
“委托已了。”
“郁儿可有话留给我?”
看着老者带着希冀的眸子,见惯了生死的姜溯一时难以开口。
像是已知晓答案,老道长再次躬身道谢:“归者,此次恩情,老道记下了。”
姜溯身影消失,老道长颤抖着双手推门进入,跨步走到棺材旁看着躺在棺材里的儿子,半蹲下身子手掌抚摸着儿子的发顶,
“郁儿!”泪水滴在棺材板上,道长佝偻着身子,悲呕出声。
青烟缓缓升起,一缕缕向着天外而去,观里钟声响起,一下又一下。
被屋外的声响打断,谢悯书写的手缓缓收笔放在一旁的笔架上,拿起熏笼上熏着的湿帕子擦着修长白皙的手。
“何事?”声音清冽和缓,从松柏围绕的房屋中传出。
“公子,观里的师傅过几日要做法事,怕打扰您清修,来询问属下是否需要换个别的住处?。”
清润的声音响起“不必劳烦。”
谢安回道:“是,公子。”
拉着一旁人的胳膊,谢安把人拽到远处去。
“听见公子的话了,回去吧,不用换”。
小道士挣开他的牵扯,还想着向前几步却被拦了下来。
眼前横着的剑,小道士被吓着了。
谢安锐利的眸子冷冷的看了眼小道士,把院门关上向着书房走去。
书房中有道身影端坐着,他眉目疏淡面容清俊,微弯着腰身,穿着青衣外罩着浅色流光薄纱,皎若松间明月清冷矜贵,手里拿着小玩意摩挲着随意道:
“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