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曦背着包袱离开了陶瓷工坊,出门雇了一辆马车回到了米市大街的小院里。回家后,她先去厨房,煮了一砂锅青菜肉丝粥。然后又烧水洗澡洗衣裳。将这些活都干完以后,她打开包袱,拿出今日烧的玻璃杯子,一个个拎出来,在灯下看了又看。
最初吹的那两个杯子形状不是很流畅,各处的厚度也不一样,苏曦很不满意。她打算将这两个杯子砸碎,等下次烧窖的时候,放到窖里融掉重塑。后面吹的那三个杯子,勉强还可以看。她打算明日就去瓷器铺子里转转,看这玻璃杯子能卖个什么价格。
次日清晨,苏曦照旧早早地就起床了。她简单地梳洗了一下,用一块浅蓝色绣花的包袱,将那三个玻璃杯子包裹好,然后就背着包袱出了门。她在门口的早点铺子里吃了一碗馄饨,之后朝繁华的街市走去。
她之前听人说这附近有几家瓷器铺子,于是她一边走,一边打听,往瓷器铺子的方向走去。大约走了一刻钟,她来到来了一家瓷器铺子的门前。她在那铺子里面转了一圈,发现这家铺子主要售卖中低档的瓷器,价格一般都是几十文钱,最贵的也不过是一二两银子。
她知道她来的地方不对,于是也没说什么,抬腿就走了出去。走在大街上,苏曦觉得有些茫然,这个地方对她来说,还是很陌生的,而且在这个时代,也很难买到舆图。好在鼻子下面还有嘴巴。
于是她只能在街上逢人就问,京城最大的瓷器铺子在哪里。大概问了七八个人,她方打听到,西城有一家叫德盛斋的瓷器铺子,规模比较大,里面售卖的都是高档货。于是她便雇了一辆马车去往德盛斋。
一炷香的功夫过后,她来到了德盛斋。德盛斋的门头装潢得很气派,铺子占地面积比较大,铺子里面进进去去的人也很多,伙计们个个都满面春风地接待着形形色色的顾客,看起来生意很是兴隆。
苏曦在里面逛了一圈,这里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瓷器,都是精致高档的货色,价位也从一两到几十两银子不等。最贵的那几样瓷器,件件都造型优美,胎薄如纸,透光透影,莹润似玉。“这种品质的瓷器,如果能流传到后世,在拍卖行里拍卖的话,一定能卖出一个天价。”苏曦暗想道。
“小娘子,您是看中了哪一款?小的给您取下来。”一个小伙计看到苏曦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青花瓷的花瓶看,于是便殷勤地过来问道。
“你们掌柜的在吗?我想找你们掌柜说几句话。”苏曦道。
苏曦今日是穿着一身布衣裙出门的,头上也没戴任何钗环,那伙计看苏曦打扮得有些寒酸,又听见她说不买东西,是来找掌柜的,心下便有了一点疑惑。
“麻烦这位小哥帮我去喊一下掌柜的,我这里有上好的琉璃杯子,我想让掌柜的看看。”苏曦见那伙计没动弹,于是便直言道。
那伙计听她这样说,只得应了一声,然后往铺子后面的院子里跑去。
不一会儿,苏曦就见一个身着长衫、身材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男子朝她走了过来。
那伙计对苏曦道:“小娘子,这位就是我们这里的掌柜,姓陈。”
“苏姐姐,您怎么在这里啊?”就在苏曦欲跟掌柜说话之时,就听见从她身后传来一个脆生生的少女的声音。
苏曦回头一看,发现前面站着一位身着累珠叠纱粉霞茜裙、圆脸大眼睛的姑娘,那姑娘正在笑盈盈地看着她,苏曦愣怔了片刻,随即便想起这位正是之前在谢家赏梅宴上认识的甄姗姗,她身后跟着两个丫鬟。
苏曦笑着向前走了一步,然后柔声道:“原来是甄妹妹啊,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你了,幸会幸会。”
“苏姐姐,你来这里做什么?怎么就您一个人出来了?身边也没带个丫鬟婆子?”甄姗姗看着她,疑惑地道。
苏曦也不好说什么,这是她离开伯府以后,第一次遇到“熟人”,她只得道:“我打发她们帮我买东西去了,妹妹你也是过来看瓷器的吗?”
甄姗姗笑着道:“这是我舅舅家的铺子,我就是来这里随便逛逛。”
那掌柜闻言,便知眼前的这位衣着寒酸的小娘子,认识他们府上的表小姐,便也不敢怠慢了。于是他快步向前走了几步,俯身拱了拱手,然后殷勤地道:“欢迎表小姐光临小店。”然后又疑惑地看着苏曦,问道:“这位夫人是?”
“陈掌柜,这位是成安伯府的二少奶奶,你们可得好好招待她。”甄姗姗道。
“居然是伯府的二少奶奶?”陈掌柜和方才那伙计心下疑惑,“堂堂的伯府二少奶奶,怎么打扮得这么朴实无华?还真是与众不同啊。”但他们面上依旧表现得很热情。
“二少奶奶,小的们方才失礼了,听说您有事找我,还请里面坐。”陈掌柜笑着道。
“是,我是有件事想请教您。”苏曦背着包袱,拉着甄姗姗的手,一起走进了里面的雅间里。
陈掌柜请苏曦和甄姗姗坐下,小伙计给她们上了茶。随后苏曦摘下肩上的包袱,解开之后,从里面掏出了三只澄澈透明的玻璃杯子。
陈掌柜一看到这洁白无瑕的杯子,眼睛立马亮了起来。“这是琉璃杯子?这种透明的琉璃,小的还从来没有见过,真是稀罕物啊。”陈掌柜欣喜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