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的大晚自习是语文,一上来就发了三张资料,不过任务并不繁重。
要写的只有一张语综训练,另外两张都是阅读资料,一张新闻素材,一张优秀范文。
看标题,应该是一中上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
打头第一篇很醒目。
满分。60分。
标题下小字注明:高一(1)班宋时
没看出来,这家伙语文这么好。
看来朋友圈没白积累。
熟人登报,当然要一睹为快,祝池迫不及待想看看他的正文。
刚看了个开头:朱光潜曾写下:“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
名人名言还没读完,就听见讲台上传来梅妈的声音:“先做语综练习,阅读资料做完再看,四十都交上来,我先瞧瞧。”
台下被阅读资料吸引的当然不止祝池一人。
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一阵翻卷子的声响。班上人前脚还在不紧不慢挑自己喜欢的片段看,下一秒就打起十二分精神,再次进入紧迫的写题状态。
祝池只好暂时搁置宋时的作文,打算先把任务搞定再说。
语综题做起来并不费劲,虽然正反面满满当当印了十几道题,但做起来其实很快,起码对祝池来说是这样的。
会的题有话说,捞起笔就能写,不会的题,譬如改错、填成语,就算是把卷子盯穿了,最后蒙的八成也是个错的。
祝池在语文方面心态一直很好,他始终奉行会做的做,不会做的放,把话说清楚就行。
不过这种中规中矩的态度也很少失手,不管题难题易,他都能拿到一个中规中矩的分数。
祝池30分钟就把试卷填了个七七八八,看时间充足,勉强又看了遍没填出的空。
果不其然,还是不会。
他瞥了眼旁边的作文满分大佬,大佬果然也写完了。
宋时的试卷放在桌角的一摞书上,靠近祝池这边,祝池掀起眼皮扫了眼。
完成度相当好。
起码左半面这几道填成语没有空题。
四十分钟过去,班上人大都停了笔,梅妈提醒大家把卷子交上来,这时,不少人又重新捡起笔,在卷子上一顿奋笔疾书。
“好啦,不写了。限时训练就是到点就收,考试打铃了还有时间让你改吗?”梅妈说,“做题要力求一气呵成,一锤子买卖,像是这种最后拿不准的,就要相信你的第一感觉,不要回过头还涂涂改改……”
梅妈扶了扶眼镜,絮絮叨叨地说。
梅妈原名梅芳,是一班的语文老师兼语文组备课组长,因为教龄长,年纪长,所以无论是班上学生还是组里的年轻老师,一律称她一声“梅妈”。
颇有种江湖侠客和柔情慈母混合的独特韵味。
卷子收上去后,终于可以继续放心大胆地看阅读资料。
祝池把宋时的作文翻出来,开始逐字逐句赏析满分作文的遣词造句、结构亮点。
写得是挺好,就是看着容易犯困。
没一会儿,腰背不自觉塌下去,祝池用手撑起脑袋,有一下没一下地转橡皮。
而他旁边的那位,坐得还跟松一样笔直,阅读时握着笔,没半分松弛感。
阅读的时候,梅妈时不时下来转悠,等她转到最后一排时,在宋时旁边多站了两秒。
梅妈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大家不要光看,拿笔把好词好句标注出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只有祝池知道,这句话的灵感,来源于他的模范同桌。
他往宋时的方向看了眼,此人正目不斜视地盯着桌面,阅读资料摊在桌上,几道荧光笔印子很明显,右手小幅度地在桌角写个不停,只是——
拿的不是荧光笔。
写什么呢,还摘抄上了。
祝池往他桌面上又多看了两眼,阅读资料上方露出一小截试卷,正正好把数学卷子最后一题题干给露出来。
而他手边压着的,是张四四方方的白色小纸片。
他这是……上甲课做乙课!
还能被老师夸认真?
祝池自愧不如,心下感叹这才是高手,手法和心态都是高手。
他最后看了眼宋时冷静执拗的侧脸,接着默默收回视线。
下课铃打响,班上人一窝蜂往外走,不少人最后几分钟就开始收拾书包,只等铃声一响,拎包就走。
贺景阳显然属于这类,刚打铃不过一分钟,就见他出现在一班门口。
“走吧,宋时呢?”贺景阳问。
“大顺找,估计在办公室,叫我们先走。”祝池边收东西边说。
贺景阳探着脑袋朝里张望,又问:“那许向暖呢?昨天她就脱离组织。”
祝池说:“她比你还积极,一打铃就走了,走之前过来说最近不跟咱一块儿了,她要先走。”
贺景阳愣了愣,往祝池耳边凑近了些,“你有没有觉得,自从许向暖收了江遇安的礼物,就变得奇奇怪怪的,都不跟咱们玩儿了。”
两人挎着包往外走,祝池不以为意道:“你想多了吧,她就是想好好学习,估计是觉得咱们路上聊天耽误时间。”
贺景阳摇摇头,勾上祝池肩头,“兄弟,这就是你想少了,认识十几年许向暖我还不了解,学习都是借口,她就是——”
停顿片刻,贺景阳斩钉截铁道:
“见色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