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良玉东墙 > 第22章 乱斗

第22章 乱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许琢圭被一捧凉水浇醒,睁眼一看,窦瞒的手上还握着“凶器”茶杯。

好一个振奋人心的叫醒方式,她还以为自己被绑架了,有人要对她上刑。

姜鉴看不见,还在一脸平静地问发生什么了。

王妃宋欹漪一时组织不出语言,露出Σ( ° △°|||)︴的表情。

“对不起对不起!”

窦瞒道歉及时,但举动粗鲁,直接伸出手用袖子给她擦脸。

许琢圭的脸被蹭得通红,好一会儿才控制住窦瞒的手:“好了阿瞒,已经不用擦了。”

用力太狠,小许的脸都要被擦破了(;へ:)。

一名玄衣侍卫闪身进屋,俯身在姜鉴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

姜鉴露出一个了然的表情,吩咐道:“漪儿,十二,我们有些话要说,你们先出去。”

“诶?”宋欹漪微微吃惊:“要在这里?”

到底是在女子闺阁,她有些顾虑。

姜鉴噙着笑解释,一行人中有个病了,有个目盲,要挪个地方十分困难。

有一点道理,但不多,他好像完全没把妹妹当做与自己不一样的女孩子看待。

待宋欹漪和窦瞒离开,姜鉴便示意身侧的侍卫:“崔甘,将那样东西拿给县主看看。”

崔甘尴尬地轻咳一声,才犹犹豫豫走到许琢圭的床边,朝她亮出了手中一枚碎成几段的,袖箭的箭镞。

这枚箭镞的外形非比寻常,其质如曜石一般乌黑,箭头分出三股,箭身呈螺旋状,刃脊粗糙,上面布满了小小的倒刺。

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箭一旦射出箭筒,飞悬于空中,在“落地”之前,都呈高速旋转的状态。

且其箭尖受力时,箭镞的三股箭刃,会同时有一个极轻微的往回缩的动作,一旦施加的力消失,就会往外推出箭刃,并断裂部分箭身。

作用在人身上,则是箭头触人,回缩箭刃,刺进皮肉,力消耗殆尽,推出箭刃,深深嵌进人的皮肉里,并将刃断在其中,玉石俱焚。

许琢圭将破碎的箭镞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查看,最终道出了它的名字:“这是,破云箭?”

这种箭体杀伤极大,但因为只能一次使用,颇为浪费,往往只被用在暗器袖箭上,其独特的箭身,也正好攻破了袖箭射程断伤害小的难题。

崔甘肯定了她的猜想,道:“不错,这是我们在罗府发现的,是那些袭击罗府的人留下来的。”

破云箭用途并不广,工艺也极其复杂,大魏会制造这种箭的工匠屈指可数,加上制作这枚箭镞的材料十分特殊,很容易就能猜到它的出处。

大魏能生产如此优质玄铁,并且没有上报朝廷,私自开采的,唯有一个地方,那便是洪州。

许琢圭不太确定地问:“破云箭,玄铁,袭击罗府的,莫非是洪州刺史?”

可她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喃喃道:“可这没道理,我和罗夫子,不敢说和洪州刺史从未有过过节,但起码没有深仇大恨,不至于赶尽杀绝。”

顺着她的话,崔甘又提供了个新线索:“据我们在碧血堂的探子回报,此次行动,碧血堂也有参与。县主的行踪,就是由碧血堂的人,透露给洪州刺史那边的。”

碧血堂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江湖组织,其管理松散,成员不明。只有传闻它是由“笙”字商行的鼻祖柳献笙一手创办,为弘扬正义的存在。

江湖上各种为百姓伸张正义,行侠仗义的侠客,大到因为劫富济贫,惹上了官司,小到有吃穿住行方面的难题,皆可到碧血堂寻求帮助。

其收容了一大批心怀大爱,正义感十足的侠士,可也难免藏污纳垢,将力使向错误的方向。

许琢圭缕着思路:“近来碧血堂成立了个新帮派,专门阻拦广府的行动,莫非与这个相关吗?

“而且还有一点很奇怪,碧血堂成立于百年之前,这百年来,它究竟是依靠什么撑到现在的?”

难道它和“笙”字商行之间,当真的有什么秘密的关系吗?碧血堂的背后,会是它在撑腰吗?

可若是这样,“笙”字商行并非皇商,也从不做官府生意,无需顾忌那么多。其大可借此大做文章,大肆宣传,为其名气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只有一种可能,真正资助碧血堂的是朝廷的人,而且是自建朝以来,屹立不倒的百年世家。

因朝廷的人与江湖中人交往过甚,自古就是仕途一大杀器,所以碧血堂的背后之人才要藏起来。且世家大族常青,是故碧血堂也百年未倒。

许琢圭想到,自建朝开始,源源不断有年轻人入朝为官的几家大姓,有太原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

她小作排除,得出结论:“荥阳郑氏?”

彭螽县公郑怀谨,便是荥阳郑氏子弟。前不久楚王府当着一众世家子弟的面,与县公府闹了不愉快,使其丢了大脸,确实有伤人的动机。

且近来比起层出不穷的朝堂新秀,荥阳郑氏这一代的实力明显要势弱,看着挺大一家族,能在长安立住脚跟的,也就彭螽县公这一个,就这县公的名号,还是降级袭爵得来的。

郑怀谨想要做出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极力在帝皇帝面前证明自己,博得青睐,那么孤注一掷,在碧血堂下设立新帮派,以打击楚王府名下广府的一切行动,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在她几乎要认定事实是这样时,姜鉴提醒道:“仔细想想,整件事,受益最大的是谁?”

没有出一丁点力,作壁上观又坐享其成,眼见鹬蚌相争,最终渔翁得利。

不论是针对楚王府,还是针对罗府,这两家出事,有一个人,是绝对受益的。

许琢圭惊呼:“皇帝?”

如果是这样,那一切都说得通了。

天子脚下,公然谋害他人,挑衅大魏制法的事会进行得如此顺利,当然不只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还有天子的默许,甚至可以说是鼓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