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抬手止住宋雁书的话,“我想要宋将军独善其身,保住辽国最后一片净土。”
说完,男子犹豫了下,又道:“倘若宋小姐已决意回京,那么请宋小姐一定要小心中书令。”
宋雁书掩住眼中的疑惑,笑着应下。
这伙来杀她的刺客的目的是将自己的视线引到中书令身上去,这救她的男子也让她小心中书令,目的岂不是差不多?
不过这人让张玉一路提醒她们回北塞,今夜又来救她们是事实,试图迷晕她们也是想送她们回北塞,此刻她倒不也好再咄咄逼问。
钟承他们要安葬那些人,又要一路循着路出去,将丢在原地的马儿马车带回来,估计要天明才能离开了。
宋雁书在邵孝旁边坐下假寐,一边听着周遭的动静,一边在脑中回想今晚的细节。
不一会,宋雁书突然觉得面前火盆温度陡然升高了不少,不由睁眼看去。
男子动作娴熟地将几个红薯土豆埋进火盆,又将灰烬盖回去,添了几块炭,见宋雁书睁眼,不好意思地笑笑,“吵到宋小姐了?”
“天寒夜长,寒舍没什么可招待宋小姐的,这红薯是昨日刚挖的,聊可饱腹。还望宋小姐万勿嫌弃。”
暖黄的火光照亮了男子低垂的柔和眉眼,他望着火盆的眼神温柔似水,仿佛看的并不是几个红薯,而是与他相恋的爱人,宋雁书被男子的白皙面容晃了神,垂目看着那饱满的红薯在火盆中被掩盖,灰烬中慢慢透出香甜的红薯香气,有些转不过思绪。
她与他们,相遇不过几个时辰,刚刚还在互相试探,争锋相对,此刻却坐在一处烤红薯……?
是否有几分不合时宜?
如果不是屋子中还有淡淡的血腥气,宋雁书几乎要觉得刚刚遭遇的种种已是前尘往事。
炭火陡然一旺,带来一阵灼热的温度,宋雁书的眼睛缓慢眨了一下。
“多……多谢……”
宋雁书眼神落在男子身上,充满探究。
“诺,这可是最大的几个了。”
张玉臭着脸又从墙角的那堆瓜果中扒出几个红薯,帮着他家热心肠得过分的公子埋进火堆里。火盆中的炭火烧得噼里啪啦的,不一会火慢慢小下去,红薯的香甜气味充盈整个屋子。
天边银光乍现,林中隐约传来几声清脆鸟鸣,不一会又有了马儿嘶鸣的声音。
宋雁书急忙站起身,将手中吃到一半的流蜜红薯放下,还未走出门,贾虎就一身寒气地窜进屋子,直嚷“好香”,差点与宋雁书撞个满怀。
张玉别别扭扭地递了个红薯给他,贾虎见宋雁书没有反对,满眼放光地捧着红薯蹲到墙角去了。
钟承紧随其后,接过红薯道了一声谢便对着宋雁书道:“有一匹马被流箭擦伤了,不过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马车恐怕不能用了,只得先进城买一架马车再来接小姐了。”
宋雁书摇摇头,“不必了,骑马入城就行。”
钟承一愣,有些疑惑,但长期对宋雁书的信任还是让他答道:“好。”
李川乔州放好行李拴好马也进来了,一行人坐下,狼吞虎咽地将几乎满满一火盆红薯土豆吃了个精光。
腹饱身暖,宋雁书见几人已修整得差不多了,便起身走到男子身边,掏出三块银锭递给他。
“多谢公子的招待,今夜叨扰了。”
男子视线在那三锭银子上停了片刻,摇头拒道:“宋小姐客气了,不过几个红薯。”
宋雁书笑笑,并没收回手,“还要多谢公子的相助之情,倘若公子日后有什么需要,小女若有能力,一定回报公子大恩。”
男子道:“宋将军为我大辽保得北境安宁,任何一个大辽百姓遇上昨夜的事,都不会袖手旁观。”
说罢,男子犹豫了一下,踟躇道:“倘若宋小姐一定要谢的话,宋小姐那枚素银簪精致清雅,可否赠与在下?”
素银簪?宋雁书想起来了,贾虎还她的那堆首饰中,确实有一枚素银簪,那是她在回来路上遇到的市集上随手买的,并不是什么值钱精巧的东西。他要那做什么?
宋雁书首先想到的,是他打算将素银簪作为与自己认识的信物,让父亲信任他,毕竟他并不知道这是她随手买的。
看着他赤诚坦然的神情,宋雁书的思绪突然转到另一个可能上。
男子送女子簪钗,往往有定情的意思,女子送男子有什么说法她倒是没有听过。
但不论是哪一种可能,她与他的关系,都不适合送。
宋雁书思虑片刻,利落地收回银锭,抱拳赞道:“公子高风亮节,一清如水,小女佩服。”
男子掩过眼中一闪而过的失望,笑道:“宋小姐谬赞。”
就在宋雁书翻身上马时,男子突然仰头道。
“贺晏明。”
宋雁书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她的脸色因失血还有些苍白,一抹晨曦却穿过层层枝叶,映在她脸上,为她双颊涂抹装点,她明亮的双眸如同冬日的烈火,点燃了贺晏明心底沉寂已久的那点微弱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