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年早被反反复复的事搞怕了,一时也不敢下定决定。
但,如果年头那个政策能顺利实施下来,至少明面上不用再担心害怕。
“不然,你还有其他的好思路?”
张红棉也不再多言,要是有,也不会一天想来催八遍了。
至于,是做个人副业吗?
李承平的谋划当然不止如此,但是现在也不好明说。
“至少算是一个合适的尝试。”
张红棉一时也陷入了沉思,她当然知道李承平的意思,也能领会李承平未尽之意。
李承平这时候提起这事,当然不是要探讨他或者她做这个副业的可行性,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二哥。
之前李承平已经和自己分析过,张大爷如此急着筹谋婚姻大事,除了张向松的存在影响了张红棉之外,也是为了给张向松找到一个可靠的未来。
在老人的眼里,自古婚姻关系就是牢不可破的天然围墙,把张向松圈在婚姻的安全地带,只要挑选的儿媳性情合适,即使以后二老去世了,还有自己的亲妹妹在一旁照看着,至少可以确保他今后的衣食无忧。
总归出发点是长辈对两人的爱意,张红棉当然不能对此置喙谴责什么,这虽然对女方不算公平,但是也是你情我愿没有强买强卖,不能算是昏招,至少是他们所能考虑到的最佳选择。
虽然阴差阳错之下,上次未成事,但终归是不能就此完全打消张大爷的心思。
“更何况,张二哥喜欢这个。”
是啊,如果不是那场病,现在最适合继承张大爷竹编衣钵的,就是张二哥了。
从小就喜欢跟在张大爷后面兴致勃勃摸着竹篾,即使出事后,也是一个人待着琢磨竹编,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其实,灵感也是源自张二哥。”
“二哥?他?”
张红棉听闻也大吃一惊。
李承平点头表示没说错,他和阿妈去张大爷家那次,就注意到了角落那里散落的竹编小玩意,有竹编小蜻蜓,小蚂蚱,都是一些小动物,做得惟妙惟肖。
“他平时确实爱琢磨这些。”
张红棉也想起了,家里也都知道这个事,张向松编的都是乡下常见的小动物,用草茎叶都可以编,只当他是童心未泯,只要他能安静待着不闹出什么事,家里人都乐见其成,倒是从来没有深思过。
主要是,这些小动物在乡下人手都会编一两个来哄孩子,并不算是什么稀奇的,只是其他人常用的是草叶,张向松用的细竹篾而已。
李承平听着张红棉的说法,不赞同的摇摇头。
“那,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想着用竹篾来编呢?”
瞧着一样,但是其实大不一样。草叶细软,想要编出形简单方便,上手也快,但是很快就会随着草叶干枯而坏掉。而竹篾编织,即要处理精细的竹篾,还要懂得竹篾竹丝的特性,编织出来的小动物立体,栩栩如生。张向松时常把玩的那几个小动物,都已经包出油,让人瞧着就欢喜。也说明了张向松在竹编上的天赋,和他对竹编的热爱。
至少,那些都是张向松自己琢磨出来的,是更具想象力,比张大爷的传统竹编更具价值的竹编艺术。不是李承平贬低张大爷的手艺,而是事实如此,张大爷虽然对常用竹编家具工具手到擒来,但是常用的竹筐、背篓、簸箕等只要是篾匠,都能做得出,不稀奇。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没有市场竞争力。
李承平结合后世短视频兴起后,民间手艺人的发展分析的,做簸箕、箩筐的,就是比不上做猫窝的受欢迎。
咳。实在不好意思,自己也入过竹编猫窝。谁知道呢,那时候都没有养一只猫就买了,后来做礼物送给了朋友家的猫。
好吧,虽然这么说,但是其实李承平心里也没有多少底。
只是因为前世买猫窝的经历让自己注意到了创意竹编,加上惊喜于张二哥对竹编的想象力,如果能结合传统竹编和创意竹编,那至少是一条比之其他更可行的路子。
又能让张二哥喜欢,又能让他靠着这个混口饭吃,只是需要一些尝试的时间成本,何乐不为呢。
至于原材料竹子,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对竹子的管控都不像是其他木材那么严格,前期的时候所需不多倒是无需在意,如果后面真的做起来,更是无需在意了。
到时候完全可以和队里合作,想来张队长不会拒绝这个副业收入的。
张红棉听着李承平的分析也激动起来,李承平说的时间成本算什么呢,乡下人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力和时间了,完全可以先做了试试看。
“好!可以啊你小子!”
张红棉越想越激动,左手撑地就蹦了起来,不过还算有分寸出了棚子才蹦,这个竹棚子实在不高,别太激动弄塌了。
李承平看着张红棉在不大的地坪上,一会握拳跺脚,一会叉腰转圈的,只得无奈地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