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热热闹闹吃了年夜饭,宋母看着能吃能喝的儿子几次泪目。
宋柏璋给她讲了来这后的事情,略去惊险的部分,着重讲述了谢景安的英勇聪慧,对自己的忠心照顾。
趁谢景安离开的空隙,宋母偷偷和宋柏璋交谈,“小谢也也是太后的亲戚,你不要太信他。”
宋柏璋也不好全盘托出,宋母好不容易见到他身体大好的样子,他想让妈妈先高兴一段日子。
“您放心,即使这世上所有人都不可信,谢景安也会护着我的。”
宋母仍不放心,“从小我们护着你,你不知道这人心险恶。”
宋柏璋郑重看向宋母,“我信他。”
宋母不再坚持,每当儿子露出这种表情时都不是在商量。
门外的黑影抬手抹了把脸才若无其事地走进来。
为了彰显态度,宋柏璋向谢景安的方向挪了挪。本来三人围坐的姿态变成了一、二对坐。
“姑母。”宋柏璋给谢景安续上热酒,“您膝下无子,又不打算再嫁。不若认了景安做义子,将来百年后也有人侍奉。”
宋柏璋握住谢景安的手,不让酒液洒出来。
谢景安看着他鼓励的眼神,心如擂鼓。
谢家在京城根本就不是什么名门贵族,若不是沾了吴太后的光,谢文昌都进不去大朝会的朝堂。如今吴太后和瑞王谋反失败,谢家早应该被流放到苦寒之地了。
朝臣们也已不再敢跟谢明修多来往,生怕哪天谢家被厌弃后连累他们。
就算皇城司核心成员全都变成了谢景安的心腹,这些日子也没少受那些贵族子弟的嘲讽。
谢景安装作没听见,可夜深人静时心里也会为前路忐忑,无论如何推演,他都看不到谢家覆灭之外的结局。
因此当陛下说要听从太后计划时,他多少松了口气。至少,在陛下心中他不是叛臣贼子。
在万人之上的天子心中留下一道刻印,也不枉他谢景安来世间活一趟了。
可现在,陛下让他为长公主侍奉百年,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宋母知道儿子是在拉拢谢景安,欣然应下,“安儿。”
宋柏璋轻推呆愣的爱人,拉着他跪到宋母面前。
宋母喝下谢景安的敬酒,心里纳闷怎么自己儿子也跪下了?
“母亲,请受儿子一拜!”谢景安伏地磕了三个响头,宋柏璋早有准备,伸手垫到他额前,手心被撞地麻了知觉。
“快起来。”宋母一手一个扶起来,拿过红封递过去。
直到真相大白时,回想起这顿饭的宋母才恍然。他妈个头的,这不是改口酒和改口费吗?
“姑姑,景安我可就交给您照顾了。”宋柏璋品着只有自己知道的小心思,高兴地也敬了宋母一杯酒。
“放一百个心,安儿从今以后就是我的亲儿子。”此时宋母还只在欣慰儿子会收买人心,盘算着要好好拉拢谢景安,帮儿子做任务。
一顿年夜饭吃的宾主尽欢,直到把皇帝送回寝宫,三个人都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
大年初一宫里又热闹起来,大臣们拖家带口进宫给皇帝拜年。皇帝心情不错,“正月十五朕做东,请各位大臣吃个饭!”
大颂很多年没这么热闹过了,大家都很高兴,宫内外瞬间热火朝天地忙了起来。
宋柏璋要大宴群臣也不是临时起意。按照剧情发展,邻国突袭边境的军报会在正月十五晚上送来。谢明修不善打仗,力主和谈,还吓唬胆小的李子衿,搞的李子衿说什么也不增援出兵,导致颂国丢失了大片领土。
这群文臣们也都不想打仗,在李子衿拒绝出兵时都沉默或表示了支持。但在领土丢失后,又反过来指责皇帝的软弱。
不仅如此,边关将士们也对这位皇帝失望透顶,被李思瑾趁机收买了过去。
宋柏璋才没有重文轻武的观念,他相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在谢景安的努力下,皇城司已经变成了皇帝手里的刀。接下来,他想把爱人放到军队里去,打胜仗是顺便,重要的是将边境军收归己用。
这件事一定要快刀斩乱麻,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宋柏璋思来想去了很久,计划应该没什么问题,可一想到马上就要分别了,总是很不舍。
他天天抓着谢景安在身边,把好好一个皇城司指挥使变成了基层站岗的小兵。
谢景安倒没有不满,甚至主动顶了大太监福宁的活。
宋柏璋把所有能想到的战略战术都教给谢景安,偷偷塞给他很多防身的好东西,还从系统里把排名靠前的兵书都掏出来给他。两人整日泡在书房里,却一点不觉得无聊。
一晃时间来到了元宵节。
谢明修等在宴会厅外,伸着脖子看向皇帝的必经之路。直到远远看到华盖露出一角,他眼睛一亮,整理衣襟恭候。
“臣谢明修,参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