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在商行做账房的儿子,与商行相关的事,祖母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赶上个大主顾,咨客能拿不少回佣,可是只咨费就给一两银子,真的就太多了!
谈晓兰就把郑启杨说的正常咨费说了。
祖母这才大松一口气。
看看笑盈盈的孙女,再看桌上的银钱,萧氏最终还是同意了谈晓兰在渡口做咨客。
祖母同意了,谈晓兰又说:“如果这个营生能稳定下来,我一个月给家里一两银子的家用,今天挣的钱,我准备在渡口租个小院,身边再雇两个人。”
祖母只说租房雇人都行,不用给家用。
谈晓兰靠着祖母,说:“我挣了钱,就想孝敬您。”
老太太听完,心里熨帖的不行,更觉得谈晓兰哪哪都好。
……
家里祖母同意了,第二天一早,谈晓兰又和两个弟弟一起去镇上,和外婆他们说自己做咨客的事。
到了外婆家,大舅娘拉着谈晓兰的手,道:“秋日里早上是凉的,怎么不等日头出来了再过来。”
谈晓兰只说:“舅娘我不冷。”
两个舅舅和表哥们都已经出去了,外公还没有出去,招呼着谈晓兰赶紧进屋。
大表嫂听到声音,也抱着小圆子过来了,宋欣怡也紧跟在她身后进来了。
谈晓兰自然是记得许诺给她们的绒花,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两个盒子,大的给了大表嫂,小盒子给了宋欣怡。
大舅娘接过小圆子,大表嫂就打开了盒子。
谈晓兰给她做到绒花和舅娘的差不多大,只是颜色比她们的鲜亮的多,是大红色的。
大表嫂看着鲜亮耀眼的红色绒花,笑的合不拢嘴。
宋欣怡也满怀期待的打开盒子,却只看到了两个小小的绒花。
刚才她的期待有多大,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
谈晓兰内心暗爽,面上却带着疑惑的问她:“不喜欢么?”
对比大嫂的绒花,宋欣怡实在说不出喜欢俩字。
她不高兴了,谈晓兰就高兴了:“我觉得咱们年龄小,戴小一点的绒花更好看。”
宋欣怡盖上盒子:“我觉得还是大一点的绒花好看。”
她的态度,明显的就是想让谈晓兰再给她做一个大绒花。
谈晓兰却不接话,只笑了笑。
宋欣怡还想说什么,却被二舅娘抢先道:“我也觉得小女孩还是戴小一点的更好看,看兰儿戴的就知道了。”
谈晓兰:“要是觉得大的好看,自己做就是了,我都是自己学着做的,你是学刺绣的,只要想做,就没有做不出来的道理。”
宋欣怡心里气呀,若是真那么好做,绒花也不会那么紧俏了!
她想说谈晓兰就是不想给自己做,看到自家娘还严厉的看着自己,又想到父母曾经说的话,宋欣怡心里再不愿意,也只能不甘心的说了句:“知道了。”
大家都欢欢喜喜的,外婆不想因为她影响气氛,直接说:“时辰也不早了,该忙的都忙去吧。”
说的谁大家心里都清楚,大表嫂担心宋欣怡又耍小性子,第一个接话道:“秋日天短了,屋里攒了一堆衣服呢,我得赶紧去洗了。”
说完和长辈们招呼了一声,就出去了。
随后二舅娘也拉着宋欣怡起来,对公婆说了一声,出了屋。
谈晓兰看屋里就剩外公外婆,还有抱着小圆子的大舅娘,正是自己做咨客,需要同意的长辈。
根据昨天说服祖母的经过,谈晓兰昨晚制定了精细的说服步骤。
按着昨日的计划,谈晓兰先说:“昨日我去渡口郑叔那里,和他相熟的船老板载了位官眷,郑叔牵线帮我接下了招待官眷的活计,一个下午的时间,那位夫人就给了一两银子的咨费,商行还给了五百多文的回佣。
我想着以后就在渡口做个只接待女客的咨客,外公外婆舅娘,你们觉得行吗?”
话说完,屋里三位长辈都没有像祖母那样直接反对,有谈晓兰提前打好草稿的原因,也有外公家里思想没有那么封固的原因。
外公是个听媳妇话的,关于读书之外的事,基本上都是外婆做主,当初家里的书坊就是外婆做主开的。
大舅娘原本就是外婆精挑细选的长媳,又嫁到宋家几十年,思想上和婆婆也接近的很。
现在谈晓兰要在渡口做咨客,大家虽然都舍不得她出门看人脸色讨生活,但是想到目前还下落不明的谈思立,都细细思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