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水力时钟
虽说沈嫣给段久设计的狮子林初稿,获得了他的认可,但方案能不能落地,还需要实地看一看,进一步论证。
顺便,沈嫣也可以去看看自己的那块地,构思自己的园子。于是沈嫣带着人,又往洛都去了。
洛都大兴土木,车来人往,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声音。沈嫣穿梭其中,颇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工地,我来了!
这里少有女人,蓦地出现一个戴着帷帽的贵妇,周围的工匠吃了一惊,有些手忙脚乱地想要套上外衣。
也有人认识沈嫣,大方地请安:“大娘子!”
沈嫣一瞧,原来是孙匠师的徒弟高远。他俨然已是一个小头目,带着一众工匠,负责官署的建造。
“大娘子,自从用了水泥混凝土,咱们这建造速度,比从前快多了!”高远指着远处已经砌好的城墙说道,又跟沈嫣讲:“大娘子,洛都别的不出奇,倒是那个自来水井,值得一看!”
沈嫣也知道宇文弢的天才设计,被高远这么一说,更想去了。
不过她还有正事要做,先去段久的那块地看了一看,丈量土地,与工部的人核对过,分毫不差,约有五公顷,而她的那块地就在隔壁,面宽稍窄,也有三公顷。
现在这一大片土地,都已经平整完毕,沈嫣想要造,可以直接开工。
工部目前的进度,才修完城墙,正在建官署和宫殿,官员的宅邸,还要往后排。更何况,归元帝把这两块地赏给了他们,他们自行建造即可。
沈嫣看完,非常满意,然后便去看城中的给水系统。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用水,都是凿井,或是从河流中取水为主。因此建城之初,方案设计者就会选择临近水源或者地下水比较容易汲取的地方。
除了黄河,洛都附近有四水流过,如果算上径流面积较小的河流,那么可取水的河流可以达数百条。
之前有六个朝代选择在此建都,可见这里用水完全不成问题。
即便如此,宇文弢依然想出了一个天才设计,运用水库、落差和压差,建一个自动供水体系,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自来水了。
沈嫣听说过阿尔罕布拉宫的水利工程,而洛都的供水工程难度,比那个还要小一点。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复刻那个十二狮时钟喷泉呢?
沈嫣先是去看了那个天然水库,离沈嫣买下的好眠山庄并不远。这个水库的海拔高度高于洛城,利用落差,可以轻松实现输水。
此外水库与伊河相连,从未断流过,因此径流量充足,供水是极有保障的。
当晚沈嫣住在好眠山庄。这里的毛庄头还挺聪明,上次沈嫣下榻此处,对这里非常满意,还给了一些赏钱。于是他组织几乎佃农,自发修了个小房子,以备沈嫣来时居住。
沈嫣一瞧,他们是就地取材,用了很多山上的石头,但是修得非常齐整。再仔细一看,石头与石头间的连接,几乎看不见,似乎只用了薄薄的砂浆,完全是靠重力将石头压得严丝合缝的。
“好手艺!”沈嫣看完,不由地赞了一句。
很多人觉得中国古代的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较少使用石头做材料,是因为中国人觉得石头房子是给死人居住的,这种想法属实是现代人的杜撰。
在古代石材较多的地方,比如西藏、川贵、西北、华北和东南山区,老百姓因地制宜,盖了很多石头房子,其坚固、舒适程度,不输砖木结构。
另外有些地区,除了石材丰富,林木也多,因此石木混合的建筑也很普遍。
但大型石材的处理,极费功夫,同样是一座宫殿,如果是砖木混合结构,可能两三年就已经能够入住了。倘若是石头为主的宫殿,同样的规模,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沈嫣记得大一的时候,她就听说过西班牙的神圣家族大教堂,已经造了一百多年了。等她研究生毕业了,这教堂还在造着呢。一直等她穿越之前,也没听说这玩意儿竣工的消息。
所以说,如果要修大型建筑,从时间成本、耗费的人力和工时来看,砖木结构明显比石木结构更加经济。
不过像这种小房子,自然怎么方便怎么来。
沈嫣跟毛庄头打听:“这房子是谁修的?”毛庄头说是附近的汪石匠。沈嫣便让他明天把人请过来。
毛庄头尴尬一笑:“呃,大娘子,有一事,我说了,您别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