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赵悬与路安聚少离多。
明明每日都有见到,甚至三餐都是凑在一起吃的,但二人都像忙极了似得,匆匆吃过了饭,就各自出去干活了。
架电是个体力活,材料安装都是路安自己动手,对于这些事情他处理地很仔细,他希望无论是电线还是发电机都可以多用一些年,因此前期工程必须做踏实。各种线路架好后,他又推了几片木板到碾米小房那里,准备坚固一下这座年久失修的建筑。
而赵悬这边,犹如一个即将过冬而开始疯狂储粮的松鼠,除去偶尔去田间照看一下庄稼之外,她全是在山野里采集各种笋子和蘑菇。
除去圆胖的毛竹笋外,道路两旁还会生有细长的小笋,这种笋由同是细长的小竹子根上长出的,赵悬不知道它们的名字,但常吃这种笋。小竹子一丛一丛生长,因为个子太小而成不了林,长出的笋也只有拇指粗,剥这种笋的笋衣很麻烦,毛竹笋只需菜刀往下一劈,劈出一道缝后刀尾左右一扭就可以撕开厚重的笋衣,而这种小笋需要用指甲去剥,赵悬一边采一边剥,不一会儿就指甲酸痛,指缝里全是黑色的笋皮碎。
她对这种小笋失去了耐性,有兴致便停下去采几根,连续采了三四天后才不过一袋子,正好剥去皮,用水煮透后做成酸笋。
酸笋这种食物虽然处理麻烦,但做成后又特别好吃。
小笋是伴生品,她主要的目的还是去多采一些菇。菇不适合长期储存,她打算多采摘些一起烘干。连日不见太阳,晒干是没有机会了,况且家里还存着很多毛竹笋,这些笋也需要烘干,正好将它们做一起办了。
各种蘑菇因为连日来阴湿的天气生长旺盛,遍布在眼睛所见的各处,对于采菇赵悬已经算是轻车熟路,傍晚回家时又是满满一大筐子。
她将这几日采来的蘑菇晾在厅中。路安还没有回家,她便捡几只蘑菇用来做饭。
几朵松毛菇,几朵红菇,几朵香菇,再加上一把小葱。
先在陶罐里倒上一半水,在等水开的间隙里,她便坐在一边处理蘑菇,摘去蘑菇上头的草渣后用清水洗干净,再用手撕成小片。
陶罐里放上两片姜,可以中合蘑菇的凉性,待水咕嘟咕嘟地冒出泡后,便将蘑菇全全放进去,蘑菇熟得很快,眨眼功夫就在水中变软,溢出的汤汁会让汤变得浓稠,红菇特有的红色汁水还会将汤染成红色。
撒一撮盐巴,丢了一把葱末,一锅鲜美的杂菇汤就好了。
剩下的小葱拌入两个鸡蛋中,筷子搅散鸡蛋,同油快速地翻炒几下,就是简单的一盘香葱炒蛋。
两道菜,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奢侈的一餐了。
赵悬记得在营地里吃的多是杂粮糊糊,各种豆子和各种粗粮全扔进锅里煮熟,加一把盐就是一天的口粮,但即便这样,煮出来的东西还是水比粮多,稀得不行。这种的东西连吃几个月就会牙龈肿痛,身上不停地掉皮屑。
所以不管是野鸡、蛋、蘑菇还是笋,还是春天日里随处都可以拽一大把的地瓜叶子,对于赵悬来说都是美味。
将菜端上桌时,路安正推开大门回来,赵悬看见他怀里抱着一块四方东西。
路安带回了一块万年历,灰暗的电子屏幕,周边印着一些仙鹤送福之类的市侩图案,老实说模样不太好看。
这个东西还是很常见的,虽然年轻人觉得老大一块东西挂在墙上丑极了,但很多老人喜欢,插上电就能用,字幕大,上头农历新历皆有,节气忌宜也不缺,再高端点的,还能电子声报时。
路安找了块白墙定上钉子,挂上板子,然后插上电源。意料之中的,那块电子屏毫无动静。
他回过神来,跑出去启动了这座房子的空气开关。
“啪嗒”一声,万年历亮了起来,接着又啪嗒一声,厅中的灯也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