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生努力活着没什么意义,但又觉得这么拼命活着的感觉也挺好。
“路安,我们拿一点枇杷去给小禾姐他们吧。”赵悬突然这么说。
是了,除了路安,她还有刚刚熟络起来的姚家人,她的朋友们。
路安想也没想就点头了。
小三轮再次嘎吱启程了,起风了,赵悬压着帽子,从路安身后露出一个脑袋来,一脸笑嘻嘻。
“路安,你知道有一首叫 ‘起风了’的歌吗?”
“起风?谁唱的?”
“不是‘起风’,是‘起风了’!”赵悬将头凑过去,神秘兮兮地说道:“我给你说,我会唱日语版的,我唱给你听!”说着她就叽里呱啦地唱了起来。
路安越听越不对劲,他问:“你是不是瞎唱的?”
“哪有?!”
“那你把你刚唱的那一段再唱一遍。”
“……”
两人一车晃晃悠悠地到达下溪村时已经是下午两点,章小禾正在准备中饭,姚远和狗狗两人蹲在院子里叮叮咣咣地加固一条长凳,狗狗负责扶,姚远钉。
见到路安和赵悬后姚家人都很高兴,姚远解释说因为忙着架架设电线而忘了时间,所以现在才准备做午饭,询问到路安他们也没有吃,便要拉着他们一起吃午饭。
赵悬有些不好意思,这毕竟不是过去人人都富足的时候了,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日子里,请吃一顿饭可包含着极大的人情。
毕竟那些桑葚和枇杷也不是什么稀罕物,用来换一顿饭算是占大便宜了。
姚远摘下了一串烟熏小鱼干拿到厨房里,夫妻两一起在厨房忙碌着。路安伸着脑袋朝厨房喊了一声:“姚大哥,小禾姐,不要做太多东西啦!”
章小禾在厨房应了一声:“没什么东西,就加一盘鱼。”
路安和赵悬将枇杷和桑葚都分了一半,装进了狗狗拿来的桶里。
赵悬看着黑亮饱满的桑葚,嘱咐狗狗:“这个要用开水烫烫再吃,也别多吃了。”
狗狗问:“为什么不能多吃?”
“吃多了拉稀。”吃下了蛆虫卵应该会闹肚子吧?
孩子了解般点头。
姚家用一些酱料换了赵悬的八只小鸡,初春路安和460一起抓回来的几只小母鸡里一共抱了两窝,一窝七只给了姚家,一窝十只留在自家。姚家的小鸡现在已经长大了,有的开始产蛋,虽然不多,但极大改善了姚家的饮食结构,加上各个荒田河流里能吃的东西很多,所以姚家人的生活眼见着变好,连四只羊都肥了不少。
一楼吃饭的厅子里架着一张四方桌,桌上叠放着很多手稿。纸张的规格和新旧都不一样,压着纸张的直尺也是断的。路安看了一眼,发现是架电所需的各个草图,他一张一张看过去,拿起铅笔轻轻在有问题的地方标注出来。
正巧姚远已经端着一盘菜出来,见了问道:“有问题吗?”
路安指出几点:“问题不大,这几个地方改一下会更好一些。”说着把更改方案一一说给姚远听了。
姚远是个做事认真的人,狗狗也让他教育得很细心,同时他学东西很快。
路安其实挺庆幸他们遇见了姚家人,他真心将他们当做了朋友。
姚家的饭很朴实,一碗蒸芋头,一碗烟熏小鱼干,一盆菜叶汤和一锅南瓜蒸饭。
米饭里头加各种顶饱的食材,是用来应付米饭不够的常用手段,一般有加玉米,地瓜或者南瓜。现在正是南瓜生长的旺季,随便一个田间地头都可以摘到上十斤的南瓜,各个金黄溜圆,砍下一颗够吃好几天。
这已经是姚家人能拿出来的最丰盛的食物了。
章小禾的手艺很好,芋头加了麻油和酱油一起炖,软烂入味。小鱼干是辣口的,因特意多放了一些油显得油光亮亮,一口下去脆得可以咬出很大的声音,菜叶汤很鲜甜,南瓜饭也顶饱。
五个人围坐在四方桌边 ,一边吃一边拉家常,姚远听闻他们的水果都摘自自己村子里,想起什么似的说:“再往上头的村子里还有西瓜,什么时候我去摘些来也带给你们尝尝。”
赵悬问:“再往上去的村子过去要多久啊?”
“小一天吧?早晨去,临近傍晚就可以回来。”
赵悬听了有些心动,她和路安并没有到过那座村子,听姚远描述,那村子里显然还生着许多可以吃的食物:“姚大哥你要去的时候喊上我呗,我自己去背西瓜。”
姚远听了点头,“好啊,那边还有很多庄稼,时间足的话还可以挖点带回来?小赵你啥时候去?”
赵悬正要回答,就听路安先说了:“这段时间恐怕是不行,我们家的稻子熟了,再过几天就要收了。”
他们的稻子种得早,要赶在立秋前收完,然后再抢种一波,深秋就可以收获两回庄稼。
双季稻的主意是赵悬提出来的,南方的小山岭里夏季稍长,种双季稻没有问题。她是个忧患意识很强的人,多囤一点粮食总是没错的。
姚家比他们晚来一些,种的稻子现在才灌浆,因此他们今年只种一季稻子。
章小禾说:“那可要注意些,别中暑了。”双季稻的辛苦她虽然没有领略过,但听营地中的人说起过,农人需要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干最多的农活,苦累可想而知,要是有拖拉机辅助着收割、栽种还好说,只是现在必须全由人来完成,要是有牛还好,可惜他们不仅没有机器,连牛也没有。
这些章小禾都没说,说了也不会减少他们的劳累,所以没必要现在就说出来,反倒增添他们的心理负担。
赵悬点头:“嗯嗯!等稻子收完了,我们就去邻村找好吃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