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客户端需求、不从生产端目标,出发,去考虑道具哪样最契合。
只从,认为花了钱的投资,就一定能盈利,的幻想,出发。
“那这些——和照搬这里的花墙,打造拍摄场景——有什么关系呢?”江麦问。
花献宜向他看过去一眼。
轻啧一声儿。
“植物园或公园的,花墙,花架,花亭,艺术造型——够喜欢花的游客们拍了。门票还不贵,甚至有的免费。”
反问,“既然,花大价钱,去投资建设【可供众人拍照的室外花墙场所】,其成果,对于公众的使用价值——和植物园或公园内的,比,相差不大,甚至不如。那为什么,要盲目投资?”
“哦——”江麦拖长声音,认同,“对!”
“何况,制造公众室外花墙,如你所拍的三角梅花墙——和我们鲜切花行业,并不搭边。”
花献宜把江麦手中那张照片拉大,给他展示三角梅的枝叶、枝条底部。
江麦点头。
虽然都是花。
但不亚于,隔了一个行业。
花献宜入的是鲜切花行业。
而不是苗木景观行业。
用仍在生长状态中的植物,做艺术造型——属于后者。
苗木艺术造型,成型,少则几个月、一两年,多则七八年、十几年甚至无天花板,例如龙国连理树景观、千年银杏景观。
苗木行业可以,以植物年龄老,为噱头,甚至愈大愈值价——不仅时间成本巨大。人工成本,更是一个连续支出的重项:人工进行园艺养护、修剪…
鲜切花行业,很明显一个特征——就是快,抢效率。
从花拍中心的逆向拍卖方式,就可以看出:时间越耽搁,花价越低贱。
私人客户要求的订单另说。
仅说打造公众免费拍照场所,在室外大量使用鲜切花,由于风吹、日晒、淋雨、脱水…众原因,刚做好的娇美艺术作品,短时间内,迅速干枯蔫巴,失去美感和价值。
“boss,那在哪搭建工作室?”江麦问。
花献宜:“那只是我的一个意向,并不一定会试点,落实。”
“主要还是看,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有合适的机会再说。”
话头一转,“不过,另一个《合作目标》,是打算这几天就去沟通的。”
江麦联想到《合作目标》的文件,真好,给boss干活的同时,还能为家里接私活。
此时——
躺椅旁边,他boss的工作用机,Ins有私人信息显示。
江麦拿起,查看一番,汇报,“boss,Emma发了消息过来。”
“你看着回。”花献宜在刷自己的手机。
工作手机他不用的时候,会给江麦保管_许多信息,尤其关于博主一类的,大部分由江麦空闲时挑几条,简单回复。
从Emma上次加上花献宜,的Ins联系方式后,有时会发送私信。
“boss,Emma说,想邀请您后天20:00去某个餐厅,用餐。”江麦对手机上的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且,还有重要的话想对您说。”
花献宜:“你回复——我们明天一早就要出发,离开海边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