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贴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是二十年前逛京城的老式菜市场。
以前的菜市场里还会有花鸟鱼虫摊儿。有大爷买蛐蛐蝈蝈,有阿姨买鲜花盆栽,有奶奶买盆景,有小孩儿买金鱼,有大哥买观赏鱼,有大叔买鸟。
店里,有人买未处理的毛花。
这些毛花,按照Emma近半个月,在互联网上更新的图片所出现的花材,以及常见家居插花经典品类,进货。
不过大部分Emma要发布的内容,会与市场有时间差。
Emma平时就爱发库存。
有时Emma会至少提前半个月,将下半个月要发布到互联网上的内容,先给麦野负责人发一遍。
麦野负责人便起码提前半个月订货,不会迎上需求高峰期。
有时麦野负责人会提前一个月订货,然后将订货种类告知Emma。
Emma再于西班牙找到同类花材,进行自主艺术创作,进行图片拍摄,至合适时间发布互联网中。
毛花是基本未打理的花材,也不需要什么包装技术。
因为家居室内插花的客户人群,一般比较享受自己打理、插放花材这个过程。
每个装花桶上面贴有打印的花材名称,习性。
客户往往自行挑选搭配。
店里,有人买杂志。
还有拿出上一期杂志明信片的,自己写了想对Emma说的话,然后递给店员,让店员翻译并书写在下方。
那些客户,虽然有的也互相不认识,但也像粉圈一般,坐下就能聊偶像,还时不时想——Emma真的能收到我们写的明信片么?
明信片递交还可以抵消下一刊杂志1元钱。
不多,但也是折扣。
店里,有人在挑选亚克力干花盒。
有人喜欢简单干净的,就直接买。
有人想要有装饰贴纸贴于亚克力盒子外部——形成家居缩小化,鲜花放大化的,主体调换艺术效果。便可以挑选3张家居贴纸,以及随机1张带有Emma亲签的贴纸。
花献宜在旁边顺便看,两个正在翻译书写客户明信片的店员。
还可以。
基本用西语,表达出了粉丝的诉求和喜爱,生活化口吻。
买了两册杂志,意思一下。
便出麦野。
八月末还像是夏天,穿着短袖,阳光在花献宜的手臂上跳。花献宜能感觉到光点的跃动的节奏。
近段时,早睡晚起,好好吃饭。
状态养的很好,外貌也极其漂亮,丝毫看不出前几天吃了21餐KFC。
9月10日,花献宜从沪城回京。
专车来接,回老宅的路上,花献宜褪开车窗——可能京城是最令自己放松的城市。
虽然不常呆。
感觉京城挑不出什么毛病,就连行道树会往下掉黑色爆浆珠子的国槐——他都厌烦不起来。
每次在京城的时候,都意味着,自己可以将正事统统放在一边。
“boss,森子说他落槌估价岗的体验期也结束了,还写完了要提交的报告文件。”前排副驾的江麦回身,“他说他也今晚的飞机,从港城返京,正好休息一段时间。”
“恩。”花献宜还趴在车窗边,吹风,“你问问他,我的生日礼物准备好了没。”
“好。”
花献宜念大学以前,在川渝省长大。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念私立国际。请假相对好请。以前整个9月都会请假回京,10月看完升旗,假期结束才回川渝省。
念大学期间,他所念大学通常8月份就结束暑假,开学。但生日月,爹地会飞美国呆一个来月。
“他回了。”江麦,“他说【那肯定的,您瞧好吧】。”
花献宜:“好。”
又过了两分钟,江麦转过身,“boss,他让我这段时间住他家去。”
“去吧去吧。”
车已行驶上略有坡度的路道,明显周围车流量开始骤减。
“OK。”江麦去给森子回消息了。
对司机,花献宜:“冷叔,先开车去隔壁李家,我去他家打个招呼。”便靠着座椅浅睡。
“好的,小先生。”
车开了有一会儿。
至李家,门卫见副驾来人,问好后,开门。
继续行驶一小段路程。
江麦:“boss,boss。”
后排的花献宜睁开惺忪眼眸,与他下车。
李父李母近期都在京,自家儿子提前发过消息,便坐在一楼堂厅,替儿子先招待朋友。
透过落地玻璃窗,见庭院中驶进了隔壁花家的车,便快步走出来,李母很漂亮也很有气质,黑色裙装,脖颈上一无色透明玻璃翡石。性格却十分热情随和,“小献宜!麦麦!”
“阿姨好。”
“阿姨好。”
李母:“李阿姨都好多个月没见你们了!”
花献宜,江麦卖乖,“阿姨还是这么年轻漂亮。”
李母:“你们说话我爱听,和我家小闲一样会说话。哈哈哈。”
“在门口寒暄什么。”李父,“让小朋友们进来坐。”面前虽是年纪29将近30岁的后辈,但都为自家儿子的好友——看儿子看的没长大一样,连看他的朋友们,也都觉得还小。
说是说看着他们长大,可于心中,他们总是小朋友。
“叔叔好。”
“叔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