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娘亲热地说了会话,直到见王熙凤要忙其它的事,贾荀才溜达着跑到自开蒙后他娘为他准备的小书房里。
贾荀和王熙凤夫妻如今住的这三间倒座小抱厦面积不大,除了王熙凤夫妻所住的正房外,就属贾荀如今所住的东厢房更宽敞些。
而这间小书房就设在贾荀屋子的旁边。
书房是王熙凤特意为儿子读书准备的。
儿子开蒙的事可是在王熙凤眼里是一等一的要紧事,更何况儿子要读书怎么能没有一间书房呢,因此这间小书房自也是王熙凤吩咐人一早便收拾好的。
贾荀这边溜达着进了书房,先走到一旁三尺高黑漆雕花书架旁抽了一本《梦溪笔谈》出来,走到书桌旁准备接着前两天没看完的内容继续看起来。
“三百千”那些东西近日他都有些学厌了,但因着年龄,他又不好直接在褚先生面前表明这些东西他都已经会了,更不想表现的太过奇异,所以每日他都正常的跟着褚先生一起学习那些开蒙读物。
坐在书桌前,贾荀翻看着手中的书,看的津津有味。
《梦溪笔谈》是由北宋的沈括晚年撰写的,里面涉及的天文,地质及治水内容都很广泛,贾荀初看时,觉得里面的内容是十分值得后人翻看学习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话说来倒也不假,很多时候人们首先通过书中所记载的内容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技术,贾荀也是不例外。
他如今年龄小,王熙凤夫妻平日里又格外珍重膝下他这个唯一的儿子,除了偶尔允许他能带着家中下人在京城里四处逛逛外,离京城以外的地方,自是想也不要想的。
每日被拘在府中,因着他年纪又是最小的,在荣国府上更是没有几个能说的上话的人,所以贾荀无聊时就喜欢一个人呆在书房里看书,全当解闷消磨时间了。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直到听到他娘房里的那座西洋钟“当当当”响了几下,贾荀才站起身子,伸了个懒腰,舒展了一下筋骨,带着竹芎跑到王熙凤房里。
这个时间是王熙凤与儿子定下的休息时间,每次只要一听到咯当咯当的金钟铜磬声,贾荀就会放下手中的书,跑到王熙凤房里吃会点心,顺便歇一歇眼睛。
“娘!”
小跑着进到他娘的房里,贾荀开心地唤了一声。
坐在房里与陪房来旺家的交代完事情,此时见到儿子过来,王熙凤也笑着起身将他拉到自己身边关心道:“荀哥儿可是累了。”
贾荀倚偎在他娘的身边,摇了摇头,口中清脆答道:“娘,我还不累。”
王熙凤闻言,笑着将儿子揽进怀中道:“那咱们荀哥儿就在娘的房中多留一会儿吃点心。娘今日让小厨房做了杏仁乳酪羹。 ”
听到王熙凤的话,贾荀乖巧地点了点头。
他娘给他准备的吃食点心都很好吃。
在他娘这吃了点心,母子两人又说了好一会儿话,贾荀放才离开。
王熙凤平日里管家忙,贾荀每次与他娘说过话后便自觉的跑到书房看书,省的打搅他娘处理府中的事。
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王熙凤既心疼又欣慰。
儿子比起丈夫可要强多了。
荀哥儿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她这个当娘的,丈夫贾琏可从来没有过这份心。
不说是有这份心,如今贾琏在外面若是每日不去勾搭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王熙凤都要谢天谢地了。
对于丈夫贾琏的禀性,王熙凤一清二楚,自也是不信他平日里在自己面前的那些保证。
贾琏那些所谓的保证,都是说的比唱的好听,别看在王熙凤母子面前时说的信誓旦旦的,但实际上他若是能老实两天,王熙凤都要夸他一句:二爷学好了。
……
贾荀看了半下午书又和他娘一起吃了晚了,直到时辰不早了,方才回到东厢房睡下。
等到夜里,贾琏回来后,见儿子已经睡着了,在东厢房看了眼儿子的睡颜,方才回到正房。
见他回来,王熙凤问道:“东府那边今日怎么了。”
贾琏摆了摆手道:“没什么大事,只是珍大哥那边从南边采买了一批下人,让我帮着过过目。”
“什么下人,还需要你帮着过目?”
王熙凤闻言,凤眸轻挑,双目含笑地看向他。
“嘿,不过就是几个戏子……”话说到一半,贾琏顿住,突然反应了过来,讪笑着看向王熙凤。
王熙凤轻笑一声,脸上满是笑意,冲他道:“不过是几个戏子,还有什么?二爷怎么不继续说了,说出来我们一同听听。”
贾琏轻咳几声,冲王熙凤讪笑一声,看向远处守在门外的丰儿几个,装作不经意地转移话题道:“我今日还听褚先生夸赞咱们荀哥儿了。”
“先生都是夸赞荀哥儿什么?”
王熙凤听到这话,脸上顿时露出了笑意,被转移了话题,不再揪着贾琏的小辫子不放,转而满脸喜悦地问向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