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换班的缘故,宛栀要连上四天。
四天,早八点到晚八点。
再加上冬季流感盛行,诊所的患者量这几天简直要突破历史。
她从早到晚忙的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这也给了宛栀不回李呈消息的理由。
成为‘朋友’后的李呈还是会时不时的给宛栀发信息,有时是他清晨跑步时落在花坛边上的麻雀,有时是同事搞砸工作对着‘案发现场’抓耳挠腮,或者是领导临时转派他参与亚冬会赛前拍摄,他总能找到不一样的值得聊的话题。
宛栀也渐渐学会了习惯,然后放下。
但每次听到微信响起,看到他发来的消息心里都会突的一下,她不知道怎么和李呈做朋友,尤其是在发生之前种种事情之后。
那种感觉挺微妙的,年少时喜欢过的男生十年之后再相遇,成为了相亲对象,对话、见面的前提都带着某种暧昧的成分,但他选择叫停这段关系,将感情抽离出去,可又该如何退回到朋友的位置呢?
宛栀把握不好那份尺度,只能尽可能地去躲避李呈。
这份淡漠显然没有影响到李呈,他把朋友这个身份消化的很好。
嗡-嗡-
手机又开始震动。
宛栀瞄了一眼手机,没管它,接过患者递来的药盒开始备药。
这个还没忙完,又来一个患者递来一张化验处方,要抽血。
“护士,换药。”沙发区患者喊宛栀。
宛栀应了声,转身拿了生理盐水去给患者换药,同时安抚等待的患者,“抽血要先稍等,我给这位大爷扎完针的,你先找地方稍坐,我一会儿喊你。”
抽血的患者点点头找地方坐下了。
宛栀换完药回护士站的功夫,又三个新患者的药盒放在一旁排队,外加两位已经开过药的患者等着给宛栀报名字输液。
“前面排了大概三个人,您找地方先坐,等会儿喊您。”宛栀将药盒收回来,挨个开始备药,扎针,这边还没忙活完,又来了一位需要换药的患者,前几天腹部做了手术,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宛栀闭了闭眼,深呼吸。
社区诊所是这样的,人流量说实话比不上大医院一天几百个人,但忙和累也是真的。
尤其是现在医疗改革,医院的门诊不具备输液能力,很多时候患者去医院看大夫,也都是拿了处方建议回到社区诊所来打针。
再加上护士站只有一个人,像今天这样等候的患者堆到一起,是常有的事。
只是心急,难免就会烦躁。
“这都是按顺序的是吗?”百忙之中,领导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
宛栀顾不得抬头,应了一声,拿着兑好的药到操作台,喊了患者过来。
领导在一旁自动开始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先是把等着化验的患者血样抽好了,再引导换药的患者在床上躺下给她换药。
有领导帮忙,这一小波高峰期算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所有的患者都落了座,宛栀站在护士站看向外面,挨个查看患者的情况,渐渐放松下来,这才觉得口干舌燥的,端起水杯喝了两口水。
手机又震动了两下,宛栀依旧没有理。
领导正帮忙做着收尾工作,将垃圾都分类处理好,接着拿起小抹布开始擦拭操作台。
她也注意到宛栀手机亮了,说道:“是不是什么要紧事啊,我看你手机亮好几回了。”
宛栀摇摇头,“没事。”
她把水杯放下,走过去想接过领导手里的抹布,领导躲过去,让宛栀坐着歇一会儿。
“你歇会吧,别累着了,你可得给我顶四天呢,你要是累坏了我可找不到替班的。”
宛栀笑笑,也没推辞,坐下了。
领导话匣子没停,“哎,幸亏还有你能靠得住,这几天真是忙死我了,这几天流感严重,老板家小孩病了,这还得兼顾训练--哎,对了。”
领导想起什么,话锋一转,“晚上你可能要加个班啊,有两个运动员也染上了,现在训练重,只能趁晚上下训过来,辛苦辛苦。”
“行,我到时候加个班。”
宛栀干脆利落的态度让领导更加新生内疚了,一脸复杂的看着宛栀,宛栀拍拍她肩膀,安慰她,“别说了,点个奶茶就过去了。”
领导:“......少臭美。”
过了高峰期,到了晚上五六点,就好很多了。
静点区剩下零星几个没有打完针的患者,都还有大半瓶的样子,不用换药不用拔针,宛栀将剩余的杂活都干完,终于是坐下歇了会儿。
门铃响动,有人推门进来,宛栀下意识地看过去。
刚坐下就站起来,怔愣的看着门口,说不出话来。
隔着透明的防风门帘,来人身量高挑挺拔,微微低着头在地垫上跺脚。
清了鞋上的雪水才抬手掀开门帘走进来。
抬眼正和宛栀对上视线。
时间在这一霎那定格,宛栀看着李呈定在那里,发梢湿漉漉的,面庞也被冻得通红,视线穿过一整个诊所投来,看到宛栀惊讶的神情,抿了抿嘴唇。
“看病吗?往里走,有大夫。”林翠萍正玩着手机,抬眼说了句。
有人越过李呈靠在药柜上,对林翠萍说,“姐,我们是来采访的,借用下场地。”
宛栀这才注意到李呈身后还跟了两个人,双手都拎满了大包,风尘仆仆的样子,卷进来一股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