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夜晚本就来的格外的早,群山影影绰绰,薄雾四起,漆黑的山路上看不清两米之外的景象。
“再坚持坚持,马上就到了。”女人手举着一只火把,微弱的火光只堪堪照亮她周身的方寸之地。
“好冷,冷……”
女人的身旁跟着一个身量不高的男人,男人的背佝偻着,上头趴着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
孩子面色苍白,嘴唇无意识的蠕动着,半天也只能说出断断续续的几个字来。
“冷……冷啊,夜里山里冷,你撑着点,马上就能找到何大夫了,你就有救了。”女人将火把朝着男人背上的方向靠近了些。
也许是因为火把的热量传了些许到男人的背上,孩子的声音渐渐地小了下去,只余下绵长的呼吸声,像是睡着了。
“这也没个方向,山里这么大,也不知道何大夫在哪里采药。”男人将孩子往上托了托。
“可是没办法啊,这么大的一个柳疏镇就何大夫一个大夫,小雯也跟着他上山了,如果找不到他,我怕孩子撑不过今夜……”
女人轻叹一口气,抬起眸来,红色的血丝布满她的眼眶。
夜色寂寥,几声虫鸣在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远处似乎亮起了两盏绿色的灯笼,而后便是四只、六只、八只……数以万计的绿色微光在三人的周身亮起。
“狼、狼群!狼群!”女人尖叫起来。
嘹亮的狼嚎在霎那间划破寂静的黑夜……
……
“就是伤寒,我开几天药,回去仔细些熬了给小虎吃。”
从桌上拿起一张纸来,将笔沾了点研好的墨,施霁雯低头写起药方来:“昨晚的情形确实危险,如若不是我恰好在附近采药,后果就很难说了。”
洁白的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黑字,被唤作赵姨的女人看向眼前的女孩。
女孩的年纪不大,约莫十七的模样,一身藕色纱衫,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只挽了个简单的髻,上头孤零零地插了一只珠花簪子,肤白胜雪,模样俏丽,但全然看不出属于这个年纪的活泼俏皮,就像是开在天山之上的雪莲,清丽而又淡然。
小小年纪,也过于老成了些。
赵姨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颇觉有些可惜。
但也就是这份稳重老成,才在昨天那样的情形下,把自己一家三口的命救了回来。
想到这,赵姨不由得有些感激:“是啊,昨天还好小雯你在附近,不然别说我们家小虎了,我和你赵叔……”
药方上的墨还未彻底干透,施霁雯将其拿起,轻轻吹了吹,而后递给站在身旁的赵姨,轻声叮嘱:“拿去前院给小环,让她按照这上面写的药方抓药。”
“好。”赵姨点了点头,虽还想继续表达感激之情,但急于儿子的病情,倒也不敢耽误。
也是,跟着何大夫学习了这么些年的医术,见惯了生老病死,性子不那么活泼些也是人之常情。
“何大夫。”赵姨刚打开房门,正往外走,却见一熟悉的人影朝着这个方向走来。
来人约莫三四十岁的模样,步履匆忙,看见赵姨只冲冲点了个头算是招呼。
赵姨不敢耽误,虽有心寒暄,但病情之急容不得她继续寒暄,便匆匆出了门,赶去前院。
“先生?”看见来人,施霁雯站起身来。
“收拾一下,明日我们准备回瓖都。”何常倒也不墨迹,开门见山道。
“瓖都?”
“有位贵人来信让我们回去帮忙医治,正好你也很久没有回施家了,回去看看?”何常本也不打算隐瞒这些。
“那柳疏镇,还有小虎……”施霁雯思考了片刻,询问。
“会有新的大夫来接手的。”
“好。”
……
“让,让,让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