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张家。
身份职位摆在那里,张清让就不太能闲下来,已经好些天没能回家吃晚饭,今天破天荒回来早,而比她更忙的张唯景夫妇俩也稀奇的回来了。
“爷爷,爸,妈。”张清让跟长辈问好了才落座。
表哥表姐已经带孩子回北京,最近家里倒是清净,只是各人的手机总响个不停,连还在读高中的张清泽都不能幸免。
他转过头可怜兮兮道:“姐,你那位朋友什么时候再寄东西来啊,班上一大半同学都问我要,说他们爸妈都觉得好吃,想订购,要不你把那位姐姐的微信推给我,我跟她谈合作。”
前阵子乌桃寄来很多干货,张清泽拿了几袋果干去学校,场面就失控了,连老师都打听是从哪里买的。
张清让忍不住抬手敲弟弟的头,“谈合作?我看你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乌桃卖出去或者送出去的东西有多抢手她完全知道,名气已经相当响,不知道多少人拿着钱眼巴巴在排队等,连爷爷都问过她好几次。
“怎么了嘛。”张清泽捂着额头不服气,但也没办法,除了爷爷,他最怕的就是姐姐。
“想跟她合作的人能从邕江头排到邕江尾,你就省省吧。”
“那……”张清泽焉了,“那我跟她买点果干总可以吧。”
“不可以。”
“为什么啊!”
“因为没有,你别去给人家添乱,她最近够忙的了,又要酿酒又要帮着村民收草药。”
听到这里,张唯景插了句:“乌家庄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草药了?”
因为漆树茶,张唯景也开始留意起小小的乌家庄,那位姓乌的姑娘好像特别入他女儿的眼。
“还没有,只有少数几户,不过七八月的时候有不少村民上山挖草药,卖了不少钱,乌家庄的夏主任往上汇报工作时有特意提过,接下去有意向种植草药的村民也多,这个发展方向很值得鼓励。”
张唯景点头:“嗯,农村的发展还得靠年轻人,要是能多几个像乌桃这样的人才,我们桂区也不愁发展不起来。”
张清让顿了顿,有意维护:“桃桃也不容易的。”
一开始她调查乌桃也只是想多了解这个人,才好更进一步,以为是农村姑娘到大城市求学、毕业拼搏的励志,却没想到乌桃经历过那么惨痛的变故,以至于在北京再无立足之地,才不得已回老家。
晚上两人终于凑了个时间视频,背景依旧是那张拔步床,窗台的大师翻着肚皮呼呼大睡。
张清让笑道:“怎么,大师今晚不去捕猎了?”
“最近懒了。”
“你呢,明天要忙多少事?”
乌桃靠着椅子摆弄芭蕉扇,屋子冬暖夏凉,现在也用不上扇子,她就是弄着好玩,答道:“没别的,就是帮村里的一户人收淡竹叶和穿心莲,称重了好让药商付钱。”
“酒都酿完了?”
“差不多,药酒还在配方子,有几味药材没有现成的,要过两天进山去找。”
“还有余货啊?”张清让忍不住打趣。
乌桃狡黠的眨巴眼睛,“找找还是有的。”
又不是把所有山头都铲平,村里人挖走的也是认得出来的草药,那些不认识、又长在大山深处的,还没有被人发现。
听她这么说,张清让眉尖蹙起,“不要一个人去危险的地方。”
“不危险。”
深山对她来说没有危险,她还想再去一趟大泉口看看水源净化程度,再从那边找点药材,不过这个就没必要现在跟张清让说了,这人还是挺担心她的。
第二天,乌桃觉得自己起的算早,没想到下楼就看见黄琼和村里几个小媳妇在帮李水琴干活。
家里清晨要喂鸡喂鸭喂猪,活挺多的,李水琴不想女儿那么累,这些事就从来不让乌桃沾手。
“桃桃起来啦,”几个小媳妇热情跟她打招呼,“早饭在桌上,都给你端出来了,琴婶说你每天也差不多是这个点下楼。”
乌桃站在回廊上跟她们说话,“你们来这么早?吃了吗?”
“都吃过了,这不等着去收淡竹叶嘛,我们也没有做过,怕干不好,弄坏了,所以想先过来问问你,你教我们怎么做。”
她们是都吃过了,但闻着香味就忍不住咽口水,乌桃家的饭菜是真香,可她们今天是有正事,不是来吃饭的,不好再蹭这一顿早饭,要是被家里长辈知道,又该说她们不懂事,不知道礼数了。
这么多人等着,乌桃只好加快速度。
知道她今天要去那边忙,光喝粥肚子饿的快,李水琴就专门做了猪杂米粉,是清汤,不油腻,又放了嫩菜叶,看着就非常有食欲。
乌桃早上从不吃太油的东西,家里也一直是这样的饮食习惯,早饭以清淡为主,重油重辣都没有的,辣椒酱拌萝卜干已经算是很辣的了。
她坐在桌边吃的津津有味,大师就围着桌腿打转。
李水琴已经喂过它了,它就是嘴馋,还想再吃,乌桃就给了它一块瘦肉。
戴好斗笠要出门时,李水琴又把装好的温水、垫肚子的糕点肉脯给她带上,“挺远的,你饿了就吃点垫垫肚子,中午我送饭过去。”
“不用了,我骑车回来吃就行。”
“来回一趟都要个把钟,哎呀,你就听我的。”
乌桃只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