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带着灵泉回村种药 > 第25章 开店铺

第25章 开店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鸡鸭都是散养,除了那几只老母鸡有专门的窝下蛋,其他的都是自己找地方,有的干脆就地下了,嗑碎都是常有的事。

鸡/鸭蛋都有青皮,也有软皮蛋,这种就单独留出来炒着吃,不做其他了,之前给亲戚朋友送了点咸鸭蛋,都说好吃,乌桃打算再腌几瓮。

捡蛋路过生姜地,一只耳又在周边新刨出几个老鼠洞,乌桃看着地里长势奇好的生姜,突然有了主意。

村里有不少人种姜,吃不完,又卖不了多少钱,不如做成姜糖挂到网上去卖,线上店铺也不用等明年了,今年就筹办起来,不过这事还要先跟乌夏林商量,不能一下子搞,得找几户带头才管用。

乌桃想着还早,不用着急去旧村坪,结果蛋捡到一半,黄琼就领着几个小媳妇来了。

“你们怎么来了?我还想等会下去找你们的。”她提着一篮鸡鸭蛋。

黄琼笑道:“她们着急,我就带她们上来了,还有多少没捡?我们帮你。”

“已经捡完了,拿回家就跟你们去,我妈也一起。”

“琴婶也来?那好啊。”

那个地方之所以叫旧村坪是因为那原来是乌家庄生长队的养殖场,乌桃的爷爷就被分配到这养过猪。

老一辈以前也是集中在这附近建房子生活,后来改/革/开/放,土地又重新分配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外圈建房子,搬离了旧村坪,久而久之,这一片就成了闲置的沙土地。

在乌桃看来,旧村坪的地理位置很好,背靠山岭,村河围绕,河对岸就是村路,在这里种菜、种玉米和红薯都长的特别好。

很多人都是跟着来看热闹的,不知道乌桃像个风水先生似的一会看河水一会挖沙土是干什么用,想种药的那几户离她最近,一边看一边听她说。

“沙参、玉竹、白术、黄芪、百合和贝母都能种,这几样需求量挺大,价格也不低,种子和幼苗我都有,你们如果想要种,可以先选一块地实验。”她没有一下子把话说死,给了对方考虑的空间。

看都看过了,哪有白看的道理,几户人经过一番商量,就决定按乌桃说的,找一块最好的地先种,要是有得赚,明年就扩大规模。

一直没插话的乌夏林提醒道:“种子和幼苗你们就从桃桃这里买,不要去外面瞎搞,种不活了又赖人。”

之所以说这个话,是因为有些村民自己跑去外面卖种子,回来撒一地,结果一棵都没有长出来,白浪费钱。

“我们都让桃桃来看地了,肯定是从桃桃这里买啊,外面那些人哪信得过啊。”

她们在这边说,李水琴也在那边和乌桃的表姑说,“你家离旧村坪又不远,就跟着她们种一点,回头让桃桃帮你卖,比你种玉米要好。”

“我又不会种药,能行吗?”

“哎呀,你不会可以问桃桃啊,她懂,你看黄琼不也种的挺好。”

“黄琼本来就比我厉害,听说她现在都开始种第二批了。”

黄琼家也是在附近,乌桃平时很少来村里,黄琼想着今天机会难得,就好说歹说让乌桃上她家吃饭,她已经提前回去跟公婆准备了。

看过沙地,定下几时开耕种药,乌桃的任务也暂时完成,被众人领着去黄琼家吃午饭,同来的还有乌夏林和几个村干部,这对向来门庭冷清的黄琼家来说是大好事,很有面。

乌桃有事要和乌夏林商量,关于土特产店铺的,光是她手上那些“回头客”预订的数量就不少,靠她家是供应不上的,不如分出去让村里人也跟着赚。

黄琼家是老房子,席面就摆在客厅,一共三桌,乌桃和乌夏林一个桌,两人商量店铺的事其他人也听得见,老的听不懂,年轻的却竖起耳朵。

乌夏林一听就觉得有门,“这个主意好,前几天我去县城开会,上边的领导也提过两句,桃桃啊,这可多亏了你,让我在这些大领导跟前露了脸,就冲这,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反正从石斛开始到现在,我们也没有亏过是不是。”

“药材和其他农作物分开发展对大家都有好处,有些山地不适合种药,但房前屋后、果园这些地方能种不少瓜果蔬菜,夏林叔你也知道,我家之前请人做果干,也是小赚了的。”

这个乌夏林当然知道,因为他也搭着乌桃这辆顺风车,把家里的荔枝干龙眼干什么的卖了,虽然价格不如乌桃家的高,可比收购价要高很多了。

有个小媳妇听两人说这么多,那心早就跟着飞了,忍不住插话道:“那什么时候开店铺啊?我家的那些能不能放上去卖?现在不是有很多直播带货吗,我们也可以搞一个的啊。”

“人家说正经事,你捣什么乱。”她婆婆出声。

“我就问问嘛。”

有钱赚的事,大家都关心,乌桃理解她们的心情,“我有几个朋友想订购一些果干、菜干、大米、五谷杂粮这些吃的东西,你们后面要是得空,可以晒一些,品质好的我统一收。”

她刚刚看过,村河的水和附近的土地都有得到净化,种出来的东西不会差,那同样的,乌家庄的地下水源应该也净化的差不多了,水井的水能正常喝,最近不少村里人都在说。

乌家桃桃要收菜收米粮这个事就像一阵大风刮过乌家庄,意动的可不止一两家,菜地少的都紧急多开辟一块,桃桃特意强调用井水浇菜,说城里人就爱这样种出来的,他们也照办。

乌夏林也打报告向上申请开了个乌家庄土特产助农店铺,从商标到后续的一系列手续都跟开了挂似的,特别快,没几天就下来了,主要管理人员是乌桃,村委会协助。

乌桃把店铺链接转发到朋友圈,言明以后想要土特产可以自行进店铺选购,同样是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第一单生意来自于张清泽,他就等这天了,领着同学把上面刚挂出来的辣椒酱、米饼、果脯全买了。

辣椒酱是乌桃家的,米饼和果脯都是几户人家凑的,总共也没有多少,在村委大院打包发货后,第二天就到省城,当即被瓜分完,连渣都不剩。

米饼好做,家里都有多出来的大米,磨成粉加糖、井水和匀,用模子压出来再上锅蒸熟。

这是本地最传统的口味,创新一点的就花生碎、芝麻碎、坚果碎,学云南那边加食用鲜花也可以,有的人家也加豆沙。

豆沙同样自家种的红豆熬煮出来的,又香又沙,绵而不腻,口感特别好,做豆沙酥皮饼和糖果子都好吃,乌桃还教她们做绿豆糕。

来购买的基本都是熟人,要么就是熟人介绍来的,但无一例外都成回头客,再来一单的频率颇高,全家老少齐上阵都供不上货,但大家伙开心,因为赚到钱了。

店铺也卖生鲜蔬菜,原以为寄过去会焉了不好吃,看评论区返的图,菜还是水灵的。

全是好评的新店难免遭同行下黑手,但买家根本不鸟这些,一上新就秒光,想搞小动作的人都买不到,自己没吃过就出来说,没可信度。

乌家果园。

昨天宋淑带家人从北京过来,在省城下飞机后转动车到的县城,乌桃开车出去接。

一到这个地方宋家人就感觉神清气爽,路途的疲惫一扫而空,乌桃带着四处逛了逛,她们看什么都稀奇,今天也是早早起来跟着乌桃捡蛋、摘菜、摘果、挖生姜。

乌家庄的店铺宋淑也关注,只抢到两盒米饼,公司领导喜得千金,她就装去送礼了,放假前领导还特意问她要了店铺地址。

宋淑挽起衣袖蹲在地上,戴手套帮忙捡挖出来的生姜,把上面多余的泥土抖掉再放进竹筐,她没干过这种农活,动作很生疏,又慢,但乐在其中。

“这么一大片能做多少姜糖?”

“我也不知道,先做着呗,有多少卖多少。”

“你家这些土特产现在可是抢手货了,上架几秒钟就断货。”

“有不少人在朋友圈帮着宣传了。”

“这里生活挺好的,难怪你想回来,”宋淑扭头看和一只耳玩的很好的女儿,会心一笑,“小洁怕是不愿意走了,她很喜欢一只耳和大师。”

“等放寒暑假,你带她来这边多住几天,小洁的眼睛好点了吗?”

“好多了,多亏你寄来的石斛花。”

“有效果就行,跟我还客气。”

她们在这边挖生姜,宋爸宋妈就拿小锄头挖野山药,昨天的晚饭就有野山药猪骨汤,二老喜欢得很,今天说什么都要自己挖一棵回去。

中午李水琴下来喊她们回去吃饭。

女儿的朋友第一次来家,当妈的肯定要大显身手,李水琴就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搬上桌,还想着明天把家里那两头羊宰了做烤全羊吃。

乌桃一看这桌菜就知道李水琴摆起了药膳宴。

灵芝蒸猪心、天麻鱼头汤、白芍猪尾、玉米须煲蚌肉。

家里有新鲜的大河蚌,昨天村里人刚送上来的,一个足有菜盘那么大,李水琴就用秋玉米的嫩须做了道玉米须煲蚌肉,这道民间菜味道鲜香清甜,老人小孩都喜欢吃。

另外还有日常吃的,银山宝不用说,最近餐桌待客的老演员了,像乳鸽、焖鸭、炖牛肉、红枣枸杞蒸鸡。

怕宋淑一家吃不惯这边的口味,就没有放味道很特别的配菜,像鱼腥草、紫苏这种,李水琴就收起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