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学的这段时间,张明德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附近的菜市场和超市都逛熟了,房间里的书柜也多了几本料理书。
他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定位——厨子兼保洁。
这种通过劳动换取报酬的方式让他内心少了很多煎熬和质问。
质问自己凭什么能无缘无故得到来自易珩的帮助?
是的,经过几天的相处,张明德已经可以肯定,易珩对他是没有所求的,就好像真的是想将他接来市里好好学习一样,毫无破绽。
张明德本身因为过往的经历,一直有着很强的不配得感。
他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这样美好的生活。
是啊。
连他爸爸妈妈都不喜欢他,易珩一个不熟的叔叔怎么可能会喜欢他,无条件的对他好呢?
这种不配得感在自己付出了相应的劳动后消退了一些,他会想:我对易珩而言是有价值的,所以他短时间内不会将我赶走。
对刚认识几天的人谈感情就是在耍流氓,只有利益交换才是最稳固的。
张明德在学习厨艺之余,还不忘请教原本的班主任一些关于学习上的问题——他本来就有班主任的电话,在学会使用智能机后,他第一时间就加上了班主任的联系方式。
他的学习能力无疑是强的,不然也不至于让陈老师关注那么久。
身为班主任,张老师是了解过张明德的家庭状况的,也曾为了他联系过张父张母,可惜那对父母除了给张明德一些上学和吃饭的费用外,不愿再投入其他精力,他们已经将所有的爱和关注给了家中的幼子。
陈老师听说张明德的叔叔将他接去了G市,还愿意继续供他读书,内心不是不欣慰的——她自己无能为力,但也为这个学生有了逃离苦海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G市,那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那里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张明德在那里,或许能重新找回属于他的阳光和自信。
想到这里,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笑容,那笑容里带着对张明德未来的期许。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张明德在校园里,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学习、玩耍的模样。
心里默默地祝福着这个孩子,希望他能在新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开启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张明德学习很刻苦,他迫切的希望提升自己在这个家里的价值。
一张张卷子批改出来的分数也给了他一些自信。
——至少,我学习还可以。
他这么想着。
而这种自信,在新学校正式上学的第一天就被打破了。
-
“叶晨熙,你知道吗?听说隔壁班今天多了个转学生,还是从乡下来的。”一个男生跨坐在叶晨熙前桌的椅子上,兴致勃勃和他分享自己得到的消息。
“今天他们班的英语课可精彩了,转学生在英语实践环节出了个大丑,据说那家伙念起英语来不伦不类,带着乡土口音,怪怪的。”
“他一开口,全班都笑了。”
叶晨熙好奇:“原来上午隔壁班传来的笑声是因为这个啊。”
“不过学期都过半了,竟然还有人转学过来吗?我们学校还挺难进的。”
男生不屑地撇撇嘴:“谁知道呢?”
看得出这个男生对从小地方转学过来的那位学生很不满,感觉多了这么个人,是拉低了他们学校的档次。
清晖中学是当地很好的学校,虽然是私立高中,但不是那种专门培养高门子弟的贵族学校,而是由一半中产阶级的孩子,和一半家境一般但学习成绩优良的孩子组成的。
清晖中学里也有家境不好的学生,但因为大家都是本地人,再怎么样也不会像那个乡巴佬一样,不仅家庭拿不出手,连个人素养也拿不出手。
他是真的看不惯那个转学生——或者说,他看不起的是转学生所代表的那个阶级。
在还不知道张明德的成绩如何的情况下,男生在心里已经给他下了定论。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主观判断中,眼神里满是轻视,将张明德划入了“差生”行列。
一个连英语口语都乱七八糟的家伙,再怎么样,学习也不会多好。
他完全忽略了一种情况。
在一些教育资源不充足的地方,学校和老师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限制。相比于花大量时间磨炼学生的口语,他们更愿意去培养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他们不是不知道,好的口语能给孩子们在大学里得到更多的机会,可获得机会的前提是,他们有进入大学的入场券。
高考更看中的是卷面分数,每一道题的正确解答,都可能让学生走向不同的人生。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利益最大化。
张明德就是被这样教出来的。
叶晨熙听到男生这么说,眼眸暗了暗,随即又笑着转移了话题。
男生虽然没有直白说出自己对那个转学生的看法,但表现出来的姿态和眼神都毫不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