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晌,黄冬生归家带回两个好消息。
一则是这段时日经过他不懈努力推销,终于在城里和两家做早食买卖的铺子谈成了合作,虽要的豆腐数量不多,但往后也不愁卖了。
二则是表姐让他留心知味楼的热饮,如表姐所言,热饮一经推出就在城中大卖。
任掌柜托他带话,让表姐明日去一趟,说有要事相商。
这两则喜讯可把大伙高兴坏了。
“阿瑶,那明日学堂怎么办?”杨文英手里捏着针线,将棉裤上的最后一针收紧。
枣红色的棉裤,裤脚上各绣了一朵杏花。
田宝珠坐在一旁见她绣完,拿在手里细细摩挲,杏花栩栩如生,似有花香,于是起身取来上袄一并递给黄杏。
“姨母,您快穿上试试合不合身。”
都是孩子们精心做的,怎会不合身!
新衣裳穿上身,衬得黄杏病恹恹的脸上都有了几分红光。
“真是又暖和又好看,辛苦你们了。”黄杏摸着袖子上的花爱不释手,同孩子们道谢。
沈青山转身取出一双蒲草鞋递过去后,黄杏又感动的一塌糊涂。
“娘,别哭呀,这鞋爹给我们大伙都做了一双。”沈瑶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掏出自个的蒲草鞋。
里面塞着芦花,鞋底纳着木屐,穿在脚上比穿草鞋暖和不少。
这些鞋子都是他爹腿脚不便时的那段日子里,偷偷瞒着大伙做得。
黄杏抹掉眼泪高兴的把衣裳褪下,珍而重之的放进樟木箱里:“娘没哭,你明日打算什么时候进城,给娘带只鸡回来,冬至咱们吃天麻炖鸡,必须都好好补补。”
“等把学堂的事情捋顺就去,娘,那新袄做了就穿呗,收着干嘛,往后大伙都会有的。”这群人当中,属她娘身子骨最弱。
黄梅和苗氏也在旁劝她穿上,都是娃的心意,放着不穿可不行。
黄杏被大伙哄得合不拢嘴,“明日穿,正好冬至应景,我就腆着脸穿上给大伙都添些喜气!”
晚上,众人聚在饭桌上,商量着明日冬至过节,索性歇一日,被全票通过。
在沈瑶的印象中,每到冬至这一日,她都会从学校返家,吃上一碗家人现包的饺子。
从前她觉得为了这一碗饺子,早起出校门,下午才归家,吃完饺子入了夜又要家里人开车送她返校。
双方在这一天里都累成狗,很是不值。
可现如今她才明白冬至为何要吃饺子。
这一碗饺子能让聚少离多的家人相聚在一起,不用说就能缓解彼此心中的挂念。
沈瑶看着席间众人,思绪渐渐飘远,不知道今年冬至爸妈还会包饺子吗?
入了夜,沈瑶难得失眠。
杨文英也睡不着,她在想去世的爹娘,想到采石场明日独自过节的哥哥,不自觉的发出一声哽咽。
“文英,你也还没睡?”沈瑶翻身在被褥里握住了她的手。
杨文英止住泪,声音略有些沙哑:“我想家人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她也想!
但若是两人都互相垂泪,只怕明日早起就会被爹娘看出端倪,所以沈瑶便问她:“你们从前在家是如何过冬至的,也是吃冬至团吗?”
下河村过冬至不吃饺子,各家各户因买不起面,只能磨米粉做团子,团子里头包着白菜、萝卜丝的馅料,这种团子又被称作冬至团。
做好的冬至团得先祭祀家中祖先和灶神,再合家围吃。
沈瑶在杨文英的口中得知了冬至不光是吃饺子,做冬至团祭祖,还吃羊肉,喝冬酿酒、杨继宗还会给她绘制九九消寒图。
他们兄妹还会给家中长辈赠衣赠鞋恭祝长辈长寿。
做学生的得在这一日拿着节礼拜访老师。
做臣民的得在这一日跟着皇帝去祭天。
繁文缛节很多,沈瑶只听到一半就进入了梦乡。
天不亮,沈瑶和杨文英就已经随同爹娘起身舂米做冬至团,主屋的桌案上放了散香,今年家中祭祀的祖先多,做的冬至团也比往年多。
厨房里,随着黄杏将锅上的木盖一揭开,蒸腾的热气氤氲在屋内,都瞧不见彼此的脸。
蒸好的团子被沈瑶和杨文英一起端进主屋放在桌案上供奉。
杨文英看着那对新刻的牌位,拿起散香点燃,在心里向爹娘祈求,保佑大家往后都能平安顺遂,心想事成。
吃完早食后,沈瑶就和杨文英去里长家中寻赵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