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难哄小说网 > 着意过今春 > 第24章 推进

第24章 推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文华殿是皇帝经筵之所,皇帝不在时,群臣也会在此举行廷议、坐而论道。翰林院需有人负责廷议记录,杨宗道此时命他们前往,应是负责此职。

先前黎昭文始终无法测度杨宗道的想法,而今他命他们前往文华殿,她霎时便领悟到他的心意。

其实翰林院内有许多可负责廷议记录的人选,今日是黎昭文和苏凌陟当值的第一天,论资排辈他们都不是最佳人选,杨宗道如此安排,显然是有意照拂他们。

两人入殿时,朝臣均已各就其位。这种规模的廷议与朝会不同,只有阁臣、九卿、科道参与,其时氛围亦不似朝会那般肃谨。

见人员皆到齐,杨宗道朗声宣布今日的议题:“前些时日我与阁老们一起到京营巡视,发现各卫所的实力参差不齐,部分军士更是怠于操练,京师乃天子所居之处,京营守备这般单弱,如何能护卫天子。依我之见,京营必须重新招募新兵,裁汰各卫所的无用之士,各位意下如何?”

加强武备是好事,京官在京城居住,京城的安危自是与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说皇帝的精兵不为他们所用,但至少可保京城安全无恙,从自身利益着想,这必然不是坏事。

杨宗道的话音甫落,众臣间瞬时掀起一片骚动,他们意见不一,各抒己见。

“五军营和神机营招募新兵,三千营就不必了,他们是外族俘虏,比任何人都想留在京师,况且他们天生善齐射,本就不必按照五军营和神机营的方式操练,平时让他们多加牢记排兵布阵的队列便好。”

“凭什么我们汉人的军营要重新招募新兵,他们外族的却不用,这成何体统。既是要招募新兵,那整个都督府都要进行一次整改,没有谁能成为特例。”

“裁汰旧兵就意味着国家此前在他们身上花费的财力和时间,统统都白费,这笔损耗当由谁负责?”

“不如暂且先别招募新兵吧,如今天下太平,京营的军士不曾真正实战过,难免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他们既疏于操练,咱们借此机会警示他们,命他们日后加紧操练便是,何必再动用人力招募新兵。”

各番言论此起彼伏,各人的说法均有几分道理,是以谁也劝服不了谁。

林珣道:“西北边境常年受虏寇侵扰,何以大家都默认天下太平?眼下既知京营问题所在,就当立即整饬,财力和人力的损耗是小事,护卫陛下的安全才是大事,还望各位能分辨清楚。”

黎昭文闻言,书写的手不由一顿,她有些意外,没料到林珣会与自己想法一致。

兵部和都督府的权力相等,相互制约,都督府既是出错的一方,他作为兵部尚书,大可静观其变,不予评价。

可他如今不仅公平正论,字字句句间,亦尽是展现臣子对皇帝的维护,令人无可挑剔。

他圆满的言语,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本是亲自开启城门迎淮王的逆臣,而今却是为君王着想的忠臣,倘若不是早已预见结果,黎昭文兴许会误以为他真的忠于皇帝。

尽管他言之在理,却依旧有人反驳,以致方静默下来的朝臣再次据理而辩。

看着他们喋喋不休,黎昭文初次深切体会到了皇帝的烦恼,以前他常说自己最不喜欢听朝臣们争论,因为他们最擅长的便是抓住一个错处借题发挥,他们争论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解决问题,而是为保全自己的利益。

譬如现在,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招募新兵,而是在争论治兵不力的罪责该由谁承担。

杨宗道似乎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偶尔有人征询他意见时,他便回答,无人在意时,他便静默独坐。此刻他与黎昭文四目相对,两人竟皆心照不宜地无奈叹息。

杨宗道扫视了一眼吵得面红耳赤的群臣,说道:“既然大家意见不一,那便签字投票罢,结果今日就上奏陛下。”

招募新兵,兹事体大,兵权在皇帝之手,不论朝臣是何想法,最终决策的人,始终是皇帝。

黎昭文心念一动,起身至杨宗道身边,与他耳语了几句,得到杨宗道首肯后,黎昭文面朝众臣,说道:“京卫担护卫陛下之责,是陛下的亲兵,武备操练可做天下表率。若是陛下能亲临演武场检阅将官军士的训练成果,定能促军心稳定,教天下军士以忠为傲,以强为傲。军士们的实力如何,他们是否应被裁汰,陛下和诸位大人亲眼目睹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林珣道:“不错,检阅时间最好就定在两日后,既防止有人趁机加练,以避罪责,又能在短时间内勘察出各卫所的真正实力。”

这算是当下最合适的方法了,故而在场众臣皆无异议。

从恩荣宴至今,林珣两度回护黎昭文,尽显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意。

他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何意?

当初他背叛皇帝,无非是因淮王兵临城下,他取巧迎合,才能有利可图。他这样的人,喜欢算计一切,绝不会无缘无故帮助某人。

她想,他之所以屡次帮她,是处心积虑,是别有意图。

她如此设想,绝非她神机妙算,而因她自己也是有所图谋之人。

传言顾景渊营下的将士实力斐然,是百里挑一的精兵。黎昭文提议皇帝检阅都督府,一来是想探看顾景渊部下的实力,二来是为伺机促成三千营解散。

由外族组成的军营,难保他们不起异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