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所在高台约六丈高,常人本不能轻易到达,然而这三人展开轻功,转瞬便轻松跃入。
但见他们手握长弓,身背箭羽,并无其他利刃在手,要想刺杀皇帝,只能夺去金吾卫的兵器,亦或是弯弓搭箭,让箭尖直射皇帝面门。
金吾卫见变故突起,倒也并不慌乱,一批人迅速将皇帝围住,护送他下高台,另一批人持剑向前,与这三名刺客交锋。
这三名刺客中,有一人似患重疾,自跃上高台起,便不住咳嗽,岂料他在金吾卫靠近后,竟又飞身跃起,横腿一扫,霎时便将三名金吾卫踢飞在地,乘势拿了一柄长剑。
他高声道:“你们去杀了皇帝,我来对付这群人。”
另两名刺客齐声答应,弯弓搭箭,迅速瞄准皇帝,好在金吾卫眼疾手快,长剑一挥便挡住了这二人的攻势。
射箭无用,这二人索性双腿连踢,以抵长剑之势。
金吾卫有兵器在手,而他们只赤手空拳,本当胜券在握,可无论长剑如何刺出,这二人竟都能全然避开,他们脚下劲力甚强,只长剑一靠近,便依靠脚力抵挡剑势,执剑的金吾卫皆被他们这股雄浑的力量震得颤动不已。
因是在高台之上,且楼梯只有一条,已无落脚之处,援兵无法上前营救,只盼皇帝能尽早落地。
金吾卫既要护送皇帝下楼梯,又要对付两名刺客的攻击,属实艰难。
场下官员亲眼目睹这危急的一幕,难免心惊胆战,有人顾不及礼仪,高声呼喝道:“三千营的人愣着作甚,还不快快射箭,营救陛下!”
其时这是他情急之下的冲动之举,那两名刺客身手极快,始终与金吾卫缠斗,且又离皇帝极近,即便三千营箭无虚发,却也难免误伤无辜。
他此言一出,三千营的将士皆是默然不应。
在此一瞬之间,两名刺客夺去了金吾卫手中的长剑,一剑划向敌方的咽喉,血液喷涌而出,皇帝脸上登时沾上热血。
皇帝到底不曾经历过如此厮杀场面,伸手拭下血迹,见殷红的血从指缝滑落,吓得几欲昏厥。
眼见皇帝即将命悬他人之手,数十名将士忽齐齐跃上高台,与三名刺客正面交锋。
原来皇帝临时检阅,京中无可容纳万人的演武场,故而兵部安排三大营分次入场演练。适才五军营演练后原是要返回都督府,忽闻皇帝遇刺,这才匆匆赶回营救。
这些将士的实力与三名刺客旗鼓相当,且因占了人数的优势,拿下这三人,可谓轻而易举。
那两名较健壮的刺客预料到此间成败,攻势较前更为猛烈,频频使出狠厉的伤人招式。那身患咳疾的人,却无他们如此能耐,久战已令他力竭,而今只能苦苦支撑。
因有五军营协助,金吾卫已成功护卫皇帝离开高台,他惊魂未定,却在众人面前不失威严,当即下令道:“把他们全部擒住!”
少了皇帝这个顾虑,金吾卫行动方便了许多,纷纷登上高台,协助五军营抓人。
情势扭转,三名刺客自知即将落败,对视一眼,并无言语,皆是横剑当胸,准备自刎。
砰砰声响起,数枚弹丸击中剑柄,长剑瞬时落地,三名剑客再无招架之力,明怀喝道:“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金吾卫正欲上前擒人,怎知两名刺客忽然奋力跃起,兀自从高台上跳落,他们本存死志,是以卸下周身功力,任由身体迅速下坠,当场毙命。
那名留在高台上的刺客,凄然转首,不愿看见同伴的惨状。
两具血肉模糊的尸身近在皇帝眼前,他急急转身,严声道:“此事务必彻查清楚,找到幕后真凶,朕要诛他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