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很快又恢复了平常,新买的保时捷凯宴还没提车,文磊的婚期近了,陈铭生抽空回了一趟七马路,他要去跟妈妈聊聊一起去芒市的事。
回家那天,是一个非常炎热的盛夏的周三傍晚,陈铭生忙完手上的工作,跟杨昭打了个招呼就开车回家,汽车很快汇入辽城很繁忙的车流之中。
来到七马路,正赶上下班高峰,陈铭生在路边上找了半天才看到停车位,然后顺着一派人间烟火的七马路,往家里走。
路上,隔着窗户飘出来的饭菜香,小朋友路边吃着炸串,鸡架,还有三三两两回家的人,陈铭生走得很慢,他很享受。
路边上,他买了半个西瓜,装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拎着上楼。一口气上五楼,然后敲门。
他听到门里传来妈妈熟悉的声音,“谁啊?”然后塑料拖鞋交替的脚步声,徐徐向前,陈铭生的妈妈从屋里开门,“铭生,今天怎么过来了?”
“我突然想来了。”陈铭生笑了。
“南南和小昭没来?”
“没有,我一个人来的。”
陈铭生的妈妈接过他手中拎着的西瓜,从门口的鞋柜里给他拿拖鞋。陈铭生走进门,看到妈妈正在吃凉面。
“妈,你晚上就吃这么简单?”
他妈妈看杨昭没过来,就开始用青海话回答陈铭生,“天那么热,我一个人随便搞点就行了。对了,你吃了没?”
陈铭生也自然接上了青海话,“我还没,没事,你别做了,我等会回去随便吃点。”
“没事,我再给你做一碗凉面,一会就好。”
说着她走进厨房,从塑料袋里面拿出一把面条,“铭生,你饿不饿?”
“挺饿的——”
“好,那我多煮一点。”
陈铭生透过厨房的玻璃门,看着妈妈在厨房忙碌着,她先把面条煮开,然后在凉水里面过一下,在熟练地把黄瓜胡萝卜切丝,撒在面条上,淋上配好的汤汁。
面好了,端出来,陈铭生坐在餐桌边上,用筷子挑起面条吃。
陈铭生的妈妈问:“好吃吗?”
陈铭生抬头,笑了,“好吃。”然后继续呼噜呼噜的吃面。
陈铭生的妈妈拉开椅子,坐在他对面,看着他吃面条,脸上是溢满的笑。她徐徐开口,还是用浓浓的青海方言,“慢点吃,你跟小时候一样一样的。”
陈铭生笑了,他抬起头,看到,夕阳的光,斜斜地映在她有些苍老的面庞上,显得那么平静又慈祥。那是他从未看到过的画面,幸福而又温馨。一时间,他有些恍惚,直到妈妈再次开口叫他,“铭生,吃饱了吗?”
他才晃过神来,“饱……饱了。”
陈铭生的妈妈又去厨房切西瓜,“妈,我真吃不下了……”
“没事,能吃就吃一点,不勉强,对了,你刚刚回来说有事,怎么了?”
陈铭生靠在厨房门边上,跟妈妈说:“我有个关系不错的同事要结婚了,您见过的,第二次受伤的时候,在昆明医院,文磊,有印象吗?”
陈铭生的妈妈想了一下,“有印象。”
陈铭生继续说:“8月18号他结婚,在芒市,邀请我们过去。“
“去芒市啊……”听到芒市,陈铭生的妈妈愣了一下,“我到时候准备点东西,你带给你爸爸。你们什么时候走?”
“估计16号吧。”
“16号……16号……”她念念叨叨地说:“那还有时间准备。”
“妈……要不这次,东西你自己带给爸爸……”
妈妈开始没反应过来,蓦然,她转身,看向陈铭生,眼睛里噙着泪,她嗫嚅着说:“我……我也去?”
陈铭生点头,“我想着把您也带上。你们……四十多年没见过了吧……我来就是想问问,您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过去。”
陈铭生明显看到,妈妈切西瓜的手一顿,然后刀就再也下不去了,然后她的肩膀开始微微颤抖。她背过脸去,用手背抹了一把脸上的泪珠,很郑重地回答,“妈妈愿意去。”
陈铭生走进厨房,轻轻拍了怕妈妈的肩膀,带着安慰,“妈,这是好事啊。”
妈妈点了点头,笑着说:“好事,我以为,这辈子,我们都见不到了……”
陈铭生把西瓜端到客厅,吃了一块,边吃边跟妈妈唠叨:“杨昭回去买机票,我们16号出发,17号休息一下,18号参加婚礼,19号看看爸爸,在芒市玩两天,还可以顺便去西双版纳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