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陈老。”
那老臣喝完酒又晃晃悠悠转身走了,手中还提着一酒盏,怕是今天回家又得让人搀着,韩季青脸上的笑容减退,他想起刚刚韩季文提起的顾回舟,他往那上处看去。
好像有一道屏障,将阶梯之上的那人与殿内群臣相隔开来,无论下方多么喧闹,上面那人也只是静静看着,韩季青心中不是滋味,他闷下一杯酒,低声自言自语,“他原来明明不是这样的。”
“哥?”韩季文问,“你刚刚说什么?”
“没事,”韩季青举杯,“来陪哥喝一杯。”
“哎,你可别喝醉了。刚刚爹去和那些大人们喝酒去了,走之前还提醒我看着你点。”
“你怕什么?”韩季青偷瞄一眼他爹,“今日他可管不着我,而且你哥这酒量靠谱,放心。”
“呦!快看,天灯点起来了!”
“天灯!真是天灯!”
“我还是第一次在宫里看天灯升起,与宫外看的就是不一样。”
宫宴所在的大殿巍峨雄壮,大殿外的一处露台上空旷平整,近百位大臣喝得醉醺醺,勾肩搭背的走到围栏处,数百盏天灯自下而上飘升,白色的纸盖住中间那盏火,橙红色的光晕带着白色绸缎缓缓升起。
个别天灯上写着国泰安康,福寿万年等字样。
“今年二位将军战胜,愿自此国泰民安,昌盛百年!”
“国泰民安!”
“臣愿我大云明年国富民强,河清海晏。”
“河清海晏!”
徐仪怔怔看着那天灯,数百盏天灯聚集在天上越升越高,他喃喃,“河清海晏。”盯着其中一盏天灯越过前方的高楼后看不见踪迹,他转头往殿内看,那高处座位上的人没了踪迹,“陛下——”
韩大海站在徐仪身侧,整个人又有些醉,他靠在围栏上,“陛下还要去守岁,一会还有曲儿听,徐大人安心呆在这儿吧。”
徐仪眉头还是没松开,勉强扯下嘴角,“韩尚书,请。”
在云殿暖阁殿的明窗下,一盏屠苏酒摆在桌上,上边还有一座金杯,一缕青烟自香炉缓缓上升。
顾回舟脚步尚稳,他靠在暖阁的软榻上,手中的酒杯还拿在手里。崔祥祝自外面走过来,把手中那盆蘑菇放在桌上,“陛下。”
“你下去。”
“是。”
云国自建国以来,在每年的初一子正,皇帝都要在云殿暖阁的明窗下,把金杯摆在桌案上,亲手斟满屠苏酒,随后点燃“玉烛长调”烛台上的蜡烛,再提起“万年青”笔在八吉祥香炉上熏染,最后在黄笺上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祥话。
还有半炷香的功夫到子正,暖阁中只剩下顾回舟一人,窗还开着,从这处望出去还能见到几盏飘在天上的天灯。
顾回舟一人坐在桌案边,他已经斟满了一整杯屠苏酒,迎着月光摆在桌边。而在那杯酒边就是那一盆蘑菇,菌盖上的橙红色像极了刚刚点起的天灯。
“陛下!”
“陛下!”
韩季青?
顾回舟悠悠起身,他缓步走到门边,崔祥祝在门口守着,“陛下,这是韩将军?”
人还没到,离老远就能听见他声音,顾回舟摆手,崔祥祝点头,他顺着长廊走去,见到韩季青摇摇晃晃走来他略搀扶下,“韩将军可小心些。”
来人傻笑,“好,多谢崔公公。”
韩季青继续向前,他顺着长廊走过去,停在暖阁前,“末将,参见陛下。”
“你来做什么?”
韩季青手上不知拎着什么,他行礼的姿势随着酒劲晃悠,“末将来给陛下拜年。”
顾回舟靠在门框边,“那韩将军等会儿吧。”说完,顾回舟转身进了暖阁,门“啪”的关上。帝王的影子从门口移动到软榻边。
用香炉熏染过的笔带着檀香气,顾回舟随手几个大字,黑字行云流水落在黄笺上,气势如虹遒劲有力。
“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韩季青趴在窗户上,正好看见顾回舟写下这八个大字,他嘿嘿笑,“字还是这么好看,比我强多了。”
“陛下,酒不能浇花。”
“蘑菇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