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科学出版社出版。
1972年3月印刷。
三年前出版的书,时间没差太远,那今年这个题材八成也没问题,闻慈心里高兴起来。
她问陈小圆:“这种类型的还有吗?”
“没,”陈小圆摇头,“这种类型可少了,我就买过这一本,你喜欢这样的吗?“
闻慈有些失望,看来这种题材虽然能出版,但相当冷门啊。
闻慈在陈小满家待了一下午,她本来没有留下吃晚饭的意思,但陈小满坚持让她留下,至于中午,陈小满主动下厨煮了面条,还和闻慈一起炸了鸡蛋酱。
一直等到下午五点多,陈父陈母才回来。
现在不止要过革命化的春节,春节不放假,各单位平常周六也是不放假的,要是赶上赶工的时候,甚至周末也会加班,但工人们都很有集体荣誉感,并不觉得有什么。
要是闻慈全年无休,她肯定是最先发癫的那一个。
钥匙在锁眼里转动的声音传来,闻慈循声看过去。
门推开,进来的是一男一女,男的身材高大,似乎平常比较严肃,眉间起了深深的刻纹,而后面的中年女性盘着头发,看着十分干练,对闻慈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
这夫妻俩看着都像是领导,闻慈想着,站起来叫叔叔阿姨。
陈父露出一个微笑,点了点头,“你就是闻慈吧,你好。”
陈母换完鞋走了过来,笑道:“早就听小满说过好多次你的名字,今天才见到,哎呀,看着就是成绩出色的好孩子,听小满说你帮她好多忙呢。”
闻慈没觉得自己帮过什么,眨眨眼,笑容甜得不得了。
陈母是真挺喜欢闻慈的,拉着她说了好几句话,才去厨房做饭。
陈父把带回来的包放到沙发上,打开拿出一份报纸,下意识要看,又想起今天来了小客人,他不太擅长和这种半大孩子说话,有些生涩地问道:“小闻家就在附近?”
“对,离得很近,”闻慈回答。
陈父又不知道说什么了,好在厨房里的陈母喊了一声,“陈建设,你过来给我帮忙!”
陈父一向不喜欢下厨房,这回却有些迫不及待似的,放下报纸就去了,临走前,还对陈小满道:“好好招待小闻,下午吃好吃的了吗?把水果罐头拿出来啊。”
实际上,陈小满和闻慈下午吃了冻柿子和水果罐头,葡萄的,特别好吃。
陈父进了厨房,陈小满在闻慈耳边小声说:“其实我妈做饭不太好吃。”
闻慈小声:“所以你喜欢去国营饭店?”
“也没有总去,”陈小满嘀咕了一句,又笑起来,“不过她红烧肉做得可好吃了,特意学过的,等会儿她肯定会做这道菜。”她第一次带朋友回家,陈母当然会重视。
果然,没多久,五花肉下锅翻炒的香味就从厨房传了出来。
陈父无事可做,不得不又踱步出来了。
他坐回沙发上,重新拿起报纸,没看,“听说小闻的英语很好?”
闻慈谦虚道:“还行。”
“范老师说小慈特别有语言天赋,”陈小满不赞同她的谦虚,主动夸赞,怕陈父不信,还特意说:“范老师之前都想让她留校当英语老师呢!”
“哦?”陈父真有点惊讶了。
他看看眼前的小姑娘,看着才十六七岁,面嫩,看着倒大方开朗,能这么厉害?
闻慈解释道:“主要是学校缺英语老师。”
“那也能证明你学得很不错,”陈父放下手里的报纸,认真道:“外语是很重要的啊,我们机械厂向国外进口车床机器,要是不懂外语,连他们的说明书都看不懂,哪怕是他们派来的工程师,也是藏着掖着。你有学外语的天赋,这很难得。”
闻慈听说过,这些年祖国一直被国外技术封锁,哪怕几十年后,这种状况依然存在。
她点头的动作变得认真,“我知道。”
陈父忽然起身,再回来时手里就多了本书,他递给闻慈,“你看看,能看懂多少?”
闻慈低头一看,顿时愣住了。
英文!
这半年来,她除了学校的英语教材就没见过其他英文书,而眼前这本颜色发黄,但四角俱全,一看就是被保护得很好,封面上都是英文,显然是原版书。
闻慈看着书名,惊讶道:“机械原理?”
陈父比闻慈还惊讶,他清楚现在的学校授课水平,外语嘛,学的最多的是军事用语和语录翻译,与这无关的东西,学校不教,学生也不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