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院内
李嬷嬷正给新来的丫鬟小厮立规矩,虽说女儿有了好前程,可她心里仍旧不痛快。两个外来的丫头竟把自己女儿比了下去,她是左看右看都不顺眼的。再一个,经此一事她方察觉宝玉并不多敬重自己这个奶嬷嬷,她心下有了危机,越发想要表现出自己的重要性来。
珍珠与晴雯尚未留头,心里都怵怕冷脸冷言的李嬷嬷,言行举止皆依着李嬷嬷的规矩来。其中珍珠原是贾母院里的三等丫鬟,早就听闻李嬷嬷的私心,心下也有了准备。她不仅依了李嬷嬷的规矩,端茶倒水也十分殷勤。
倒是李嬷嬷见她们与女儿年岁相差不大,故作威风了一回后就没了兴致。仍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等有了空闲,她立刻寻了女儿好生安抚道:“虽说出了些岔子,可也算错有错着。珠大少爷读圣贤书,性子最为仁善。你好好当差,等往后混个大丫鬟,定能如你周大姐姐一样体面。”
“周大姐姐?”
“你不认得,她上个月得了主子恩典脱籍回家备嫁去了。她老子叫周瑞,好大本事,是府里管事之一。她娘是二太太陪嫁,也管着内院大小事情。她原在大少爷房里当差,年初许了个古董商人,一嫁出去就是老板娘。”
“娘晓得你不想当奴才,只是生为家生子,家里几辈子为奴为婢,也早过惯了伺候人的生活。外头良民虽自由却也没得靠山,若遇着灾年战乱,那敌得上咱们大树底下好乘凉。再一个,真出去了,咱们也不晓得如何过生活呀。”
“娘,你怎么晓得我的心思啊?”
“你是我生的,我还能不晓得你的心思?”女儿尚小,在府外过了几年自由日子就当普通百姓都是她那种生活了。
外头日子真这么好,花珍珠她们又怎么会入府?
李清明白娘的意思,只是她又不好将贾府未来结局说出来。她听人说了,主家若是被抄,仆从也会被发卖。到时候什么父子母女的,真跟物件牲畜一样被天南海北四散卖出去,从此一家子怕是一辈子再难重逢。
“娘,你放心,女儿心里省得。我会好好当差的。”
“傻孩子,这府里差事当不好不要紧,但人际关系可不能处差喽。若是要干活,定要在主子眼皮子底下干,千万别学你爹,一年到头空忙活。主子看不见,全都白搭。”
李嬷嬷真恨不得将自己几十年经验都交给女儿,奈何到了点,她少不得匆匆赶回去伺候宝玉。
但是李清不擅长人际关系。每日认认真真干活,将贾珠的书房收拾的干干净净。
只是贾珠的书房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能打扫干净。闲暇时候李清见书柜里摆了《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十几本农书,她实在好奇书里内容,忍不住在农书面前徘徊了好几遍,最后还是忍不住拿出来翻阅着看了看。
在庄子的时候,李响教她识过字,也跟着实地干过农活,再加上上辈子一年的学习经验,李清再看这些书时很有些别样的感悟。
也是巧了,这日正逢贾珠国子监放假归家,他见书房里面有个小小身影靠在书柜边看书,脚步顿了顿。
跟他身后的时云见着了就笑道:“什么宝书?竟把魂给看丢了。连少爷来了都不知道。”
李清吓了一跳,差点将手中农书摔地上,一张脸涨得通红,手脚慌乱,不知所措起来。
她刚要行礼告罪,贾珠就摆手免了,又听他温和道:“看书知礼是好事。我这房里的书,院子里的人都看得。”
说罢贾珠好奇地看了眼李清手上的书,没想到竟是本农书。
“我爹是庄头,我打小跟他后面学了点。”李清轻轻解释道。
时云也瞅着了,她拍着巴掌笑道:“我道是什么书让人看得这般痴迷,原来是教人稼穑事物的书籍。少爷这回可真是领对人了,竟给自己寻了个同好。想来你也喜欢五柳先生的诗了?”
李清点头。
贾珠听了笑笑,待要细问,又听大丫鬟时雨道:“大少爷,太太有事找你商议。”
贾珠转身出了院门,想了想,对着时云一个眼色,时云立刻拉着李清也跟上了。
李清就这么跟在少爷身后去了正院,只是到了正院,婆子却将贾珠引到旁边厢房,轻声道:“大少爷,你暂且等会,宫里来人了。”
“可是大妹妹来信了?”
那婆子也不知内情,只说让贾珠多等等。
另一边,王夫人笑着谢过传话的太监,又让周瑞家的塞了个薄薄的钱袋给他。
那太监一摸就知里头塞得定是银票无疑,脸上笑脸也变得真诚起来,还说了许多好话假话。
贾元春本是拿钱托人朝家中求救,没想到这人为了源源不断吃银子,竟是扯出大谎来。
倒给了贾府莫须有的信心。
就连不舍女儿的王夫人也决心一条道走到黑。
倒是贾珠最为理智,他道:“太太,待岁数一到还是将妹妹接出来吧。儿子努力定能撑起贾府门楣,很不必牺牲妹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