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易吩咐福全,让他在国子监附近的坊里租一个小院子,但不是给林大郎常住的,而是跟去的仆从的落脚地。
林大郎还是住在监舍里,若真遭到王氏女的纠缠,她进不去国子监,林大郎会少受许多骚扰。
王氏女的兄弟也无人在国子监,或许能找在国子监的亲戚,但还是没那么方便。
林易让福全多注意林大郎的状况,若是外出游玩,他一定要跟着,还要至少带两名会武的家丁,最好是四个都带上。
福全年纪大些,对许多事都有经验,能够随机应变。其他家丁的用处就是真要有什么事,他们一圈人直接将林大郎围住带走,也不失为一个简单粗暴的好办法。
福全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感觉大郎君不像是去京城求学,反倒像去打架的。
还有二老爷与他说的遇到女郎纠缠的应对方法,他更是不明白了。
要真有女郎看上大郎君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啊,就算大郎君不愿,说明白不就行了,哪里还需要他们解围呢?
别说福全会不理解,如果林易不是经历过一世,这些事情实实在在发生了,他也不会相信会有这种人。
不管福全怎么想,林易还是好好嘱托了一番。
经年的仆人有一点好处,对于主人交待的事情,就算再难以理解也会照做。
福全将这些一一记在心里。
虽然难以万全,但该做的都做了,林易也只能如此。
其实,在大郎上京前给他定下一门亲事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就算王氏女难缠,她的父兄应当不会强迫大郎娶她。
前世王家其实是不太看得上林家的,只是王氏女太过偏执,他们没办法才遂了她的心愿。
这辈子如果再加上林大郎已经定亲,阻碍更大,为了名声王家也会放弃。
可惜没有合适的人选,林易也不愿意为了林大郎脱离火坑而草草结亲。
如此,就看林大郎的造化吧,
让林大郎经一经事也好,别成了只会读书的呆子。
送走林大郎的那天,众人依次告别,到林易时,也没什么好说的。
能说的前一天都已经说过了,他也只说了一句“若是在京中待的不开心就回家来。”
面对家人的不舍和担心,林大郎一一接下,听到二叔这么说面上依旧如常应下,心里却在感叹,他二叔真是越来越感性了。
他历经千辛万苦考上国子监,即使和自己想像的有些差别,确实比在学堂和家中读书比起来烦心事多了许多,读书不清净,但他还是向往那里的。
他是家中长子,理应为底下的弟弟妹妹作出表率,成为长辈的骄傲,就算再难,他也要在国子监待下去。
林二郎上前,对他说道:“明年我便进京参加国子监的考试,届时咱们兄弟在京中相聚。”
林易:别想了,不可能让你去的!
到了启程的时间,林家众人目送林大郎离去,直到再也看不见人影,都觉得心里空了一块。
家里突然少了一个人,需得一段时间适应。
有孕后的林安淑更加多愁善感,忍不住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刚和这个弟弟见面不超过十天,就又分别了。
林大郎走后,林安澜得赶紧去学堂了,再不出发就要迟到了。
林家的小学堂也挪到了村里,林智也开始让剩下的几个郎君准备着往学堂走。
林智是先生,什么时候开课他说了算,有事耽搁就没有迟到这一说,因此林五郎慢悠悠得跟在几个哥哥身后,看着林安澜匆忙的样子偷笑。
林安澜无暇理会他,抽空和林安淑告别:“大姐姐你在家里好好休息,中午我让厨房给你准备了好吃的。”
说完不等林安淑回应,就往学堂方向跑。
再不走真要迟到了。
有林安澜这一下,离愁被冲淡了许多,林安淑也不那么难过了。
对于林安澜说的好吃的,林安淑有些期待。
她回家后心情舒畅,食量大大增加,偏不喜欢吃肉,林安澜觉得这样不行,就想琢磨点现在没有的好吃的给她吃。
满足食欲的同时还能补充些营养。
昨天的粉蒸肉就得了林安淑的青眼。
单独的蒸肉很腻,林安澜让厨娘把五花肉片先腌制一段时间去腥,裹上碾碎的米,下面垫上青菜再蒸,很好的减淡了腥味和油腻,林安淑吃了好几块。
有了成功先例,林安淑期待着今天的菜品,心情颇好地回了东院。